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星
7月6日,商务部召开自贸试验区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专题新闻发布会。
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副司长陈洪表示,近8年来,商务部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推动各自贸试验区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先行先试。加上本次的18个案例,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在国家层面推出278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或特定地区推广,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从商务部获悉,日前,商务部作为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自贸试验区第四批18个“最佳实践案例”,供各地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过程中借鉴。
陈洪指出,本次发布的第四批18个“最佳实践案例”是各自贸试验区在建设实践中总结提炼形成的,涉及投资贸易便利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国企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这些案例创新性较强、市场主体反应积极,体现了各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大胆探索所付出的努力。
谈及此次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的选择标准,陈洪介绍,自贸试验区是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形成的制度创新成果要服务于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给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商务部作为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一直以来定期会同有关地区和部门梳理汇总自贸试验区产生的经验,及时总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前期,我们向各自贸试验区征集了‘试得好、看得准、风险可控’的创新举措,综合考虑实效性、创新性、系统集成性、可操作性、风险可控等因素,兼顾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差别化探索的任务,优中选优,推出了第四批18个‘最佳实践案例’。”陈洪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发布会现场,一些省份商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还就“最佳实践案例”进行了介绍。
河南省商务厅副厅长王军表示,在第四批“最佳实践案例”中,河南提供的是“四链融合、促进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洛阳片区围绕打造“国际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功能定位,拓展强化智能制造领域的政策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四链”融合、互促共进。
江苏省自贸办副主任崔健则介绍,江苏自贸试验区的三大片区,以全省千分之一的国土面积,贡献了5.6%的新设立企业数,12.7%的外贸进出口额,9.7%的实际使用外资,集聚了全省9%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全省的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擎作用。“从制度创新看,先后总结形成了151项制度创新成果,实施了一批全国全省的首创改革举措,32项改革试点经验在省内复制推广,40项创新实践案例印发全省学习借鉴。”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