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银保监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持续改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促进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扩面、降价,逐步提升普惠金融领域服务质效。
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21年4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9万亿元,同比增长31.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9.8个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5.65%,较2020年全年平均水平下降0.23个百分点。
如何实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们总结的经验就是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协同发力:内部是银行机构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外部是要继续加强政策支持,构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一级巡视员毛红军表示。
建立健全“敢贷”“愿贷”机制
银保监会有关人士指出,建立健全小微企业“敢贷”“愿贷”机制,归根结底是要解决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问题。银保监会近年来持续通过监管政策激励,主要体现为资金端、内部考核、风险管理、尽职免责这四个方面的差异化安排引导银行形成服务小微企业的长效机制。
对于如何实现资金端的差异化,银保监会主要通过引导商业银行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中对小微贷款给予优惠,解决银行基层做小微“不划算”的问题。目前,全国性商业银行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均按照不低于50个基点给予优惠,一些银行的优惠力度达到100个基点以上。
在实现内部考核的差异化上,银保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将普惠金融指标在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解决小微业务条线“没绩效”的问题。同时要合理设置考核内容,降低小微条线利润、中间业务收入的考核,将重心放到有效服务的客户数、覆盖面和信贷增量上。很多银行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内转优惠、经济资本打折、税收减免优惠等均计入分行效益,专项保障小微企业信贷额度,对小微贷款投放计划完成较好的分行专设额度奖励。
在风险管理的差异化安排上,监管政策明确提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的不良容忍度,并督促商业银行切实落实。针对2020年的疫情影响,特别提出商业银行对受影响严重地区的分支机构,可适当提高不良容忍度。
在尽职免责的差异化方面,银保监会对小微企业授信尽职免责工作专门制定了政策文件,要求商业银行细化授信尽职免责内部制度,建立明确的工作机制和申诉异议渠道,为基层员工解除做小微业务的后顾之忧。
对小微做到“能贷”“会贷”
“对小微企业做到‘能贷’‘会贷’,核心是对银行的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提出要求。这既有银行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也有监管推动改进配套支持的作用。”银保监会有关人士谈到。
事实上,目前很多银行已形成了服务小微的专业机构和队伍。从2017年起,监管部门就指导大中型商业银行建设条线化垂直管理的普惠金融事业部,建立综合服务、统计核算、风险管理、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的“五专”机制。很多地方法人银行也打造了小微金融的专业机构,形成了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良好经验。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确保对小微金融持续投入。
监管部门鼓励各类银行根据自身特点找准定位,丰富对小微企业的服务供给。政策性银行发挥资金成本优势,与地方法人银行开展转贷款业务,带动小微企业贷款终端利率下降。截至2020年末,政策性银行通过转贷款方式,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发放小微企业贷款3200多亿元,转贷款资金成本在3%以下。大中型商业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改进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呈现快速增长。地方法人银行利用贴近社区贴近企业的优势,努力深耕细作,服务地方经济。新型互联网银行的数字化信贷产品也为上千万户小微市场主体提供了小额高频的流动资金支持。
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广泛对接公共部门的涉企信息数据,开发大数据风控模型进行客户发掘、准入和授信,将公共数据与银行内部金融数据有机结合,为客户准确“画像”,运用大数据技术帮助解决“缺信息”“缺信用”瓶颈。
持续不断创新产品服务模式。银保监会引导银行根据小微企业融资特点合理设置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主动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办理续贷业务。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创新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等担保方式,减少对抵押物的过度依赖。
同时,银保监会与多个部门开展合作。与税务总局从2015年起就共同推进“银税互动”,建立“以税促信、以信申贷、以贷支小”的融资新模式。截至2020年末,全国“银税互动”类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156.34亿元,同比增长63.21%,信用贷款户数占比高达93.24%。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开展“银商合作”。联合发展改革委深入开展“信易贷”等工作。推动地方政府建设区域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据银保监会有关人士透露,浙江、河南、重庆、江苏、广东等多地信息整合已见成效。银保监会将加强对地方经验做法的提炼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强“能贷”“会贷”能力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
各方共进提升服务小微质效
《中国银行保险报》关注到,近来,各地银保监局、银行等在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上有了更多落地举措。
例如,6月24日,江苏银保监局宣布开展首贷专项行动,将辖内纳税信用评级M级以上无贷户小型微型企业作为对接重点,扩大对市场主体有效支持。督促机构优化激励约束机制,落实尽职免责要求,激发基层敢贷愿贷动能。完善统计监测和考核机制,指导机构优化资源配置,科学统筹测算,严格审核差异化考核申请。
重庆银保监局近日提到,与相关市级部门密切合作,已探索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税互动”信用贷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等,同时也在探索文旅价值信用贷模式,并通过“信易贷”平台提高企业贷款可获得性和便利性。优化企业首贷续贷服务,在全市范围推进“渝融通”民营企业首贷续贷中心建设,共建成首贷续贷中心32个,优化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服务。
在产品服务创新上,6月21日,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表示,将进一步深化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企业伙伴的共赢合作,创新服务产品机制,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科创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邱光龙 HF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