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塔”凶猛 亚洲多国面临新冠疫情严峻局面

财经
2021
07/07
10:36
亚设网
分享

作者: 钱小岩

[ 在“德尔塔”变异毒株出现后,多数亚洲国家以往的防疫方案并不能有效阻断当前的疫情,最终形成了较大的防疫破口。 ]

新增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印度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已经逐渐远去。然而不幸的是,在很多亚洲国家,受到“德尔塔”变异新冠病毒的冲击,已很明显地形成了新一波疫情,很多国家都进入疫情暴发以来最为危急的时刻。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7月2日警告:“德尔塔变异已在至少98个国家和地区被发现,并同时在疫苗接种覆盖率低的国家迅速传播。”他还表示,“德尔塔”变异是“危险的”,并且会进一步演化和变异,这需要各国不断评估和“仔细调整公共卫生反应”。

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士新表示,疫情暴发以来,多数亚洲国家已经经历了数次封城和解封,政府和民间都多少出现了“防疫疲劳”,而这些国家此前在防疫体系上多有疏漏,在“德尔塔”变异毒株出现后,以往的防疫方案并不能有效阻断当前的疫情,最终形成了较大的防疫破口。

孟加拉国和蒙古国疫情严峻

在印度第二波疫情暴发后,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印度的邻国很快出现了新一波的疫情,随着印度疫情的和缓,目前这些国家的新增确诊人数也开始每日递减。

但并非每个印度的邻国都这么幸运。孟加拉国与印度有很长的陆路边境,疫情在5月中旬开始恶化,单日确诊和死亡病例数屡创新高。根据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该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近万例,创疫情以来新高。而孟加拉国政府的一项研究显示,在5月25日至6月7日期间,首都达卡发现的病例中,有68%感染的是“德尔塔”变异毒株。

为此,孟加拉国政府7月1日起实施新一轮严格的“封城”措施。5日,政府宣布,为遏制疫情,将“封城”措施延长一周到7月14日,并在各地部署军警和移动法庭以监督防疫规定的落实。

而封城的消息,引发了数万名移民工人逃离该国首都达卡。在公共交通暂停后,人们挤进人力车、跳上摩托车,甚至雇救护车返乡。渡轮24小时超负荷运转,每趟都挤满了1000多名乘客。孟加拉国内陆水运公司的一名职员表示,仅在6月27日一天就有至少5万人乘坐渡船过河。公共卫生专家表示,这可能导致疫情向孟加拉国全国扩散。

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馆7月1日发布公告,提醒在孟中国公民严格遵守当地防疫政策和规定,加强自我防护,非紧急不外出。

孟加拉国在1月下旬就开始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此前,孟加拉国与印度签署了3000万剂新冠疫苗的采购协议,但由于印度生产的阿斯利康疫苗供应存在不确定性,孟加拉国政府4月底叫停了该疫苗第一剂接种工作。

随着新疫苗来源得到保障后,孟加拉国政府于5月底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开始疫苗接种工作。不过根据最新数据,全国仅有2.6%的人口完成了两剂的接种。

而在蒙古国,有超过50%的人口已经完成了两剂接种,不过在“阿尔法”和“德尔塔”变异的影响下,最近一个月以来,蒙古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连续多日走高,疫情严峻。此外,蒙古国官员还表示,在6月蒙古国解除了封锁,流动性增加也可能促进疫情发展。

蒙古国共拥有2.7万余个病床,目前1.4万余个病床用于新冠肺炎患者住院治疗,原有和新增传染病床位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让蒙古国的医疗健康体系受到严峻考验。

印尼仍是东南亚疫情热点

连日来,印尼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几乎直线攀升,已连续多日每日新增确诊人数超过2.5万。其中5日更有接近3万例,创疫情暴发以来新高。印尼卫生部长布迪表示,确诊病例激增,罪魁祸首是致病性更强的“德尔塔”变异。

疫情持续蔓延加大了印尼医卫人员的暴露风险。据印尼医院协会5日公布的数据,自2020年3月疫情暴发以来,印尼共有1031名医卫人员死亡,由于医卫人员持续感染,在岗人员数量不断下降。

大量中度、重度症状患者入院导致氧气储备告急。布迪5日说,爪哇岛上部分医院氧气储备短缺,印尼计划进口氧气来缓解。卫生部还将和工业部合作,将印尼90%的工业用氧气临时转为医用,预计未来一年将供给57.5万吨氧气。

印尼总统佐科1日在社交媒体上说,鉴于新冠变异病毒导致该国新增确诊病例快速上升,从3日至20日将在爪哇岛和巴厘岛紧急实施公共活动限制措施。

越南在疫情暴发以来,长期保持本土低确诊,甚至零确诊。但是在今年4月下旬暴发了一波本土疫情,2个多月过去后,这波疫情仍然没有被扑灭,全国63个省市中已有55个被疫情攻破。

5日越南卫生部通报单日新增1089例本土病例,这是越南首次单日确诊破千,同时累计新冠确诊病例突破了2万。在“德尔塔”变异的影响下,曾经的“防疫楷模”越南,在新一轮大考中失去了光环。

(董云龙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