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将正式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申菱环境”,股票代码为301018。
申菱环境成立于2000年,主营专用性空调、VOCs治理特种设备、污泥低温干化设备等人工环境调节设备,公司主要为数据服务、工业工艺、专业特种应用、高端公共建筑四大领域提供环境调控垂直解决方案,主要客户多为华为、中国石油、国家电网、首都机场等各行业头部企业。
技术优势获华为、BAT认可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申菱环境大客户多为各行业头部企业表明公司在项目经验、产品定制化能力和质量、研发技术、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行业龙头认可,具备竞争优势。
事实上,这离不开申菱环境以解决行业痛点为核心的研发理念,如互联网行业及数据中心行业客户具有技术迭代快、建设规模增速高等特点,重点关注空调设备的快速部署能力、综合解决能力、智能化和节能水平,为满足这类客户需求,公司采取与客户开展联合研发和定向开发的方式,为其提供定制化完整解决方案。
凭借不断升级创新的先进技术,申菱环境获得了华为、阿里、腾讯、百度、中国移动、曙光、世纪互联、万国数据、浪潮等众多数据服务行业领先企业的青睐,为其提供高品质的环境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以华为为例,近年来,华为数据中心业务保持较高增速,作为华为的核心供应商,申菱环境数据服务空调业务随着华为机房数据中心业务量的快速发展而呈现较快增长。
更重要的是,在与华为的合作过程中,申菱环境积累了丰富的研发技术与制造工艺及质量管控技术,在数据服务空调领域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实力,并借此不断向同类客户群体延伸。
2020年11月,申菱环境和百度联手推出“冰川”相变冷却系统,该系统可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实现系统能效最优化,可满足项目快速交付、高能效的要求。
此外,2020年5月,申菱环境成功为阿里云张北数据中心项目提供新风自然冷却系统与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时感知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细微的环境变化,在多种制冷模式间无缝切换,并能大幅降低制冷能耗。
夯实多场景服务能力新基建带来广阔市场
经过多年发展,申菱环境形成了超高能效、环保绿色工程、智能控制、极端环境保障、防爆防腐、抗震抗冲击六大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体系,并仍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以确保能满足客户不断提高的要求以及新行业拓展的需要。
截至目前,公司共拥有400余项专利,并有20项创新产品和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的奖励,并分别于2012年、2016年两度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也是空调制冷行业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此外,申菱环境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等先进研发平台。历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科技计划专项,负责或参与起草多项国家标准,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等多项荣誉,是专用性空调领域的领军型企业。
在此基础上,公司产品及服务涉及众多行业,包括通信、信息技术、电力、化工、交通、能源、军工与航天、VOCs治理、公共建筑、大型商用、科研院校等,涵盖多种对使用环境有特殊要求的应用场景,并服务于“新基建”中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等多个板块。
分析指出,当前“新基建”相关产业建设正迅速铺开,这将有力促进专用性空调行业乃至整个环境调节设备行业的技术进步与生产力攀升,并将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工业特种产品助力高精尖特行业客户产业发展
根据招股书,2020年,申菱环境各主要应用的营收占比分别为,数据服务空调31.93%,工业空调27.64%,特种空调22.10%,公建及商用空调4.01%,可以看出,除了前述的数据服务空调,工业空调与特种空调也是公司的核心业务,这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及面向制造强国转型的我国“高技术含量、精密、尖端、特殊”等领域。
其中,工业空调主要应用于特高压电网、电力、机械设备等行业场景,特种空调主要应用于高速铁路、轨道交通、民航机场等,均为“新基建”重要子领域。
例如,在特高压电网方面,换流站阀厅是特高压项目的核心建筑,专用空调系统对于保障阀厅的正常运行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满足不同季节时输电系统不同运行模式的要求,申菱环境为特高压项目提供换流站阀厅的关键环境保障,并已广泛应用于海内外多个项目,包括扎鲁特换流站、古泉换流站、柳北换流站、巴基斯坦默蒂亚里-拉合尔换流站等。
在民航机场方面,申菱环境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提供创新式蒸发冷却式低温制冷飞机地面空调冷源系统,该系统结合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对比传统飞机空调具备明显的节能优势。
这也是申菱环境在特种空调领域的新突破。申菱环境还为北京首都机场、广州白云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成都双流机场、杭州萧山机场、武汉天河机场、昆明长水机场等众多国内枢纽机场提供了高性能的飞机地面空调设备。
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未来将坚持“空调与制冷”方向,继续快速提升信息通信、特高压、轨道交通、核电等新基建战略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并大力拓展“一带一路”国家产业发展和升级的市场机会。另外,公司也将加大对环保治理、能源管理方向的投入,不断丰富产品布局,增加使用场景。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