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鲜电商扎堆IPO的欢呼声之后,它们的上市表现既有尴尬也有反转,但整体仍是烧钱的故事。
继6月26日每日优鲜(NASDAQ:MF)抢先上市遭遇破发,一度跌近40%之后,6月30日叮咚买菜(NYSE:DDL)也登陆美股,但一度惊险破发,发行规模也已在上市前夕缩减73.5%。
值得一提的是,奋力登陆美股的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均是亏损依旧,减持“流血上市”。而在生鲜电商的烧钱故事当中,这两大巨头在2年多的时间内已经烧掉了超过116亿元。
一边是每日优鲜依旧惨淡,股价连日下跌,另一边却是叮咚买菜出现“惊天大反转”,上市次日盘中暴涨近100%,二度触发熔断。如此“分裂”的表现是投资者对于不同企业的信心差异还是资本市场的偶然因素?于叮咚买菜本身,其两日如此巨大的差异表现又是何故?
此外,“生鲜电商第一股”的破发可能给企业和行业带来多大程度的影响?登陆美股之后的生鲜电商又该怎么走?在“流血上市”的背后是为了融资“续命”吗?《商学院》记者就上述问题分别向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发送采访函。不过,截至发稿尚未获得回复。
生鲜遇冷:破发、发行规模缩减
6月9日,两大生鲜电商巨头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同步赴美递交招股书。而“生鲜电商第一股”的称号则因为每日优鲜提前上市而“花落”每日优鲜。
然而, 无论是“生鲜电商第一股”还是“生鲜第二股”都开局遇冷。
北京时间6月26日凌晨,每日优鲜开盘遭遇“断崖式”破发,暴跌18.38%。此后每日优鲜股价下跌势头不减,盘中一度跌37.54%。直到尾盘每日优鲜股价急速回升,报收9.66美元,跌25.69%。
继上市首日破发之后,每日优鲜接下来几个交易日表现也难以言好。数据显示,按照美国交易时间6月28日至7月2日,即每日优鲜上市后的第二个交易日至第六个交易日,其股价收盘分别跌8.49%、跌2.15%、持平、涨2.2%、跌2.82%。
截至美国交易时间7月2日收盘,每日优鲜股价为8.59美元,较13美元的发行价缩减33.9%,总市值为20.23亿美元。而按照发行价计算,每日优鲜上市之初的市值应超过30亿美元——相当于6日已蒸发超10亿美元市值。
每日优鲜上市首日的惨烈表现无疑也影响着叮咚买菜。北京时间6月30日凌晨,叮咚买菜登陆纽交所,IPO发行价为23.5美元/ADS。截至收盘,叮咚买菜股价报23.52美元,微涨0.09%,盘中一度惊险破发。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前夕,叮咚买菜缩减了IPO规模。在首次提交招股书中,叮咚买菜计划发行14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后来变更为发行370.2万股。由此,其筹资额也从3.5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亿元)缩减为869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62亿元)。
这意味着,在每日优鲜惨遭破发的基础上,叮咚买菜股票发行规模削减了73.5%,筹资额大幅缩水。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前夕缩减发行规模的现象很少见,尤其是如此大规模缩减发行规模就更罕见了。而叮咚买菜发行规模缩减超七成,主要是受每日优鲜破发的影响。
叮咚买菜“大反转”
在每日优鲜破发之后,相对而言叮咚买菜上市首日惊险破发、收盘微涨的表现已属不错。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同处一个赛道,这两家公司从本质上来讲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如果其中一家溢价估值特别高,另一家必然是水涨船高;如果一家的估值被过分压制的话,另一家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每日优鲜的大破发对于叮咚买菜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好事,这也会压低叮咚买菜的整体估值。
然而,生鲜电商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叮咚买菜上市次日,其股价表现一扫日前生鲜电商遇冷状况,出现“惊天大反转”。
数据显示,美国交易时间6月30日,叮咚买菜开盘大涨,涨幅迅速扩大至43%,第一次触发熔断暂停交易;恢复交易后其涨幅继续扩大,短时间内再次升至55.87%,二度触发熔断。
恢复交易后,叮咚买菜股价一路暴涨,最高触及95.5%报46美元/ADS,市值一度站上100亿美元。截至收盘,叮咚买菜股价报38.30美元/ADS,上涨62.84%,总市值90.27亿美元。
两日内的巨大反差引发投资者热议,甚至传出“美国投资者是不是误把叮咚买菜(DDL)当成滴滴(DIDI)”的质疑。毕竟,在叮咚买菜股价迎风暴涨当天,正是出行巨头滴滴(NYSE:DIDI)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天。
不过,第三方独立研究机构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指出,错把叮咚买菜(DDL)当成滴滴(DIDI)的看法纯是臆测,美股的主要投资者是机构,他们不至于犯如此不专业的低级错误。
至于叮咚买菜股价表现大起大落,前述业内人士表示,这可能有一定的偶然因素,因为公司本身没问题,对手(每日优鲜)破发是对手自己的问题,不是这个行业的问题,叮咚买菜不应受到牵连,所以可能他们首日挂牌时投资者对每日优鲜的心理阴影还未散去,随后正常交易后,市场情绪就该正常释放了。
“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大规模缩减发行规模后,叮咚买菜的流通盘变得太小了,股价很容易大起大落。”该业内人士表示。
“生鲜第一股”名不符实?
如今,生鲜电商两大巨头同时赴美IPO,一个抢先上市却惨遭破发,股价连续多日下跌;一个上市前夕发行规模缩减超七成,上市首日一度惊险破发,次日却出现“大反转”。
破发在前、缩减发行规模在后,尚未盈利的生鲜电商这个新物种,能否在资本市场站稳脚跟?“生鲜电商第一股”破发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对此,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在每日优鲜破发一事上,上市公司的定价是由机构来定的,而破发原因更多地是偏向于二级市场,普通投资者给出的一个定价。所以破发的实质可以理解称是二级市场的普通投资者和机构的认知之间的一种差异。
而且,每日优鲜这样的生鲜电商商业模式,无论是在美国市场还是在中国市场,都是一个新物种。大家对这种新物种的认知也容易产生两极分化,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上述两种投资者群体——普通投资者和机构,对同一新物种每日优鲜的看法的分化。
“目前,二级市场的普通投资者对每日优鲜的价值的认知可能比机构投资者更为悲观,也就导致了每日优鲜的破发。”该业内人士总结道。
该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每日优鲜行业地位的急剧下降和它的增速变得不明朗,与二级市场的普通投资者悲观认知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从2020年疫情之年开始,叮咚买菜规模高速增长,势头明显压过了每日优鲜。
招股书数据显示,叮咚买菜的GMV(网站成交金额)从2019年的47.097亿元增至2020年130.322亿元,同比增长176.71%。反观每日优鲜,在2018年至2020年,其GMV分别为47.26亿元、75.97亿元和76.15亿元,增长几乎陷入停滞,而且已经被叮咚买菜反超。
同样是在2020年,每日优鲜总营收也被叮咚买菜反超,总营收几乎仅为对方的一半。而在2021年第一季度,每日优鲜总营收甚至只剩叮咚买菜的四成。
另一方面,行业里面第一股的地位有先发优势,所以每日优鲜其实也在跟叮咚抢生鲜电商第一股的身份——谁抢到了谁就占一定的先发优势。但这也不是恒成立的,尤其是在两个公司同时提交招股书,财务数据各方面的业务数据同步披露的时候,一旦出现对比性差距,谁比较难看谁就比较惨。
因此,即便抢先上市冠上“生鲜电商第一股”的称号,每日优鲜整体表现仍旧逊色于竞争对手,反而是在生鲜行业“后来居上”、在资本市场“迟来一步”的叮咚买菜略胜一筹。
2年多亏掉116亿
作为新物种的生鲜电商,除了要忧虑资本市场的“冷板凳”或大起大落之外,更要寻找商业模式的盈利点。据了解,在2019年至2020年第一季度的2年多时间内,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累计已经亏损超过116亿元。
招股书数据显示,每日优鲜净亏损从2019年的29.09亿元收窄至2020年的16.49亿元,整体亏损大幅收窄。但在2021年第一季度,其净亏损又从去年同期的1.95亿元增加至6.10亿元。
叮咚买菜方面,则是持续地扩大亏损,净亏损从2019年的18.7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1.77亿元。到2021年第一季度,其净亏损更是从去年同期的2.45亿元飙升至13.85亿元。
图源:《商学院》根据招股书数据整理
不难发现,在2020年,每日优鲜、叮咚买菜都出现了不小的转变。前者压缩投入、营收削减、亏损收窄;后者则进一步烧钱扩张,通过“砸钱”换取用户规模及营收等业绩,以致于从2020年开始,叮咚买菜的亏损激增至每日优鲜的2倍左右。
一方面,叮咚买菜营收等多项运营数据赶超每日优鲜之时,烧钱亏损的短板愈发明显;另一方面,在2020年收紧战线的每日优鲜,仍旧面临着盈利难题。而且,同样作为前置仓生鲜玩家,其自我定位也出现了细微差别——每日优鲜将自己定义为中国社区零售,叮咚买菜则自定义为按需电子商务。
值得一提的是,表现出不同打法的这两家生鲜电商巨头虽然同属于“前置仓+到家”模式,但其本身也有着独特之处。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指出,每日优鲜由于有腾讯智慧零售的助力,以社交关系链的方式,结合高频度的生鲜品类消费,在用户密度上远远超越了多数的竞争对手。进一步利用微信社交平台优势发展社交电商,这些努力都使得每日优鲜的用户密度指数级增长。
“叮咚买菜获客途径以线下地推为主,通过线下地推所获新客占比过半。通过邀请有礼所获新客与自然增长各占约1/4,获得一名新下单用户的成本为30+元,获客成本在整个行业中较低。而且,叮咚买菜把线下地推作为进入新城市的冷启动方式,获取第一批稳定的种子用户后,再通过线上老用户拉新用户进一步获取新客。”庄帅表示。
谁能笑到最后?
尽管生鲜电商上市遇冷,叮咚买菜又出现令人不解的大反转,但“生鲜电商股”的出现仍然对行业具有一定的意义。
零售电商行业专家、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指出,哪个行业有了上市的企业,就代表这个行业是可以规模化的,而且退出的窗口也打开了,必然会有更多的选手进入到这个赛道上来。
目前生鲜电商的模式主要有3类,一是如已经上市的达达京东到家的门店到家模式,二是前置仓模式,三是社区团购。当然,在主流的3种模式之外,还有线下的菜市场业务也加入到生鲜电商赛道上来。
庄帅提到,现在出现不少“生鲜电商概念股”,巨头们也会加大在这部分(包括前置仓模式在内的生鲜电商平台)的投入或者进行收购,又或者是再观察一段时间。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生鲜电商上市对接下来战局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因为观看已经上市的每日优鲜与叮咚买菜,前者(即每日优鲜)是资本退出的需要,它也去做产业链的部分,要去做深耕。而后者(叮咚买菜)依然在攻城略地,但这个模式是不是能够得到验证,还是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毕竟它现在的规模在整个行业的比较当中来看还是比较小。”庄帅表示。
至于生鲜电商的未来,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认为,最大的可能性如同打车市场,单凭运营很难最终确定胜负,少存的几家可能惨胜,幕后的资本大佬会坐到一起,通过资本合并的方式休战。这次大战,决胜的最终因素可能是资本,谁实力雄厚谁笑到最后。
爬手食品创始人兼CEO王亚军也表示,短期内,生鲜电商行业应该还是会处于高度竞争状态,烧钱模式依然持续。未来的格局只能看谁会杀到最后,就像当年的团购大战,几万个团购平台,最终只有少数活到最后。
(文章来源:商学院)
文章来源: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