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IPO或迎拐点

财经
2021
07/07
16:39
亚设网
分享

去哪儿上市?近期滴滴、满帮、BOSS直聘等中概股企业接受网络安全审查的消息,令部分互联网的上市计划正变得更加谨慎。

一家已为上市筹备多时、只差“临门一脚”的科技公司,在高管几经纠结之后,近日最终决定推迟原本计划提交给sec的招股书,“不冒险了,先看看形势再说。”

而另一家于近月完成赴美上市的科技公司,正经历一轮“过山车式”的股价波动。有内部人士告诉笔者,公司内部已经严禁讨论炒股话题,高管曾专门强调:“谁要谈论炒什么,都给我走人。”

如果把时间拉到更早,曾在年初听到老板对内透露“上市最快也要6个月”的一家公司员工发现,没过多久,企业已经准备提交招股书完成上市了。“计划赶不上变化,再等6个月,恐怕资本市场已难给到现在的估值。”

据笔者了解,更有部分中概股完成赴美上市后,已经内部同时研究探讨赴港二次上市的可行性。

在这背后,2021年上半年,一波波创业公司顶着“破发”压力,密集赴美上市。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美股市场共有35家中国企业实现首发上市,融资金额为123亿美元,IPO数量和融资额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19%和373%。可以对比的是,2020全年,共计33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合计融资121亿美元。

不过各家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在上述35家赴美上市中概股中,超过半数已经破发。例如,每日优鲜在上市首日创下今年赴美上市公司的最大跌幅,水滴公司较IPO定价12美元已经下跌近半,而创下今年以来IPO融资规模最大的中概股滴滴一夜下跌近20%

中概股上市后表现低迷,破发现象频发的同时,近日的网络安全审查,令业界更加关注赴美上市中概股的命运。

一种解读认为这与审计环节有关。2020 年 12 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 HFCA),意味着在材料提交和信息披露要求、强制退市要求等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中概股企业审计底稿中,包含大量行业数据和消费者信息,这可能影响部分中企赴美上市的决策。

不久前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庞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HFCA目前给予相关公司三年的宽限期,所以部分满足美国上市标准的拟上市企业可能考虑先赴美上市,待满足香港交易所第二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等方式对在美国上市年期的标准后再部署在港第二上市或双重主要上市。

过去因为种种原因,不少业绩亏损、同股不同权的互联网企业选择以VIE架构赴美上市。事实上,自2018年港交所改革开始接纳持同股不同权后,更多创新类科技企业选择赴港上市或二次上市;2019 年科创板开板,持续推进关键制度创新,一批有投资价值企业已经选择在科创板上市。

而从安全审查的角度来看,目前多家企业进行的网络安全审查,是落实《网络安全法》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具体体现。安全审查并非个例,尤其数字经济发挥的作用越发凸显,成为撬动经济增长的新杠杆,构建未来竞争的新优势,安全审查对于推进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行业规范、用户隐私保护都有着积极意义。从全球范围来看,平台型经济在欧美也在经历严格的监管, 本身已是世界性趋势。

7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简称《意见》)中,也提出加强中概股监管,抓紧修订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压实境外上市公司信息安全主体责任,以及切实采取措施做好中概股公司风险及突发情况应对,推进相关监管制度体系建设等。这意味监管机构正在积极探索和参与跨境审计监管的合作,解决海内外监管部门不同诉求的冲突。对企业而言,合法合规才能走得更加长远。

(李占锋 HF001)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