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降准要来 国常会释放超强信号 货币政策变化超预期 A股资产提前异动…且看要点解读!

财经
2021
07/08
08:31
亚设网
分享

国常会再提降准,让市场对货币政策的调整重新“燃起”想象。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推动医保服务高效便民;确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若干政策措施;决定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推出支持碳减排的措施。

此次国常会时隔多日再提“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年初以来,官方多次强调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已经让市场形成了今年货币政策不松不紧的预期,恰逢年中,不少机构研报在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时,都认为下半年既不存在降准降息,也不存在加息的可能。然而,国常会“出其不意”的再提降准,让市场重新关注货币政策调整的可能性。

重磅!降准要来 国常会释放超强信号 货币政策变化超预期 A股资产提前异动…且看要点解读!

此外,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国常会提出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在试点基础上,于今年7月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近期,在碳中和的热度下,资本市场中新能源板块表现强劲,国常会提出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市场普遍看好新能源板块的中长期发展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国常会提出“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后,A50指数应声上涨。

重磅!降准要来 国常会释放超强信号 货币政策变化超预期 A股资产提前异动…且看要点解读!

超预期再提降准,有何深意?

会议决定,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问题备受关注,国常会早在5月19日就专门对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走出部署,此次会议再度关注大宗商品价格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也反映出大宗商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已对企业经营造成实质影响并引起官方高度关注。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7月7日表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有可能会对今年下半年造成一些生产和经济基本面的负面影响。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总体而言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甚至会带来一些正面影响。后者是因为市场往往买涨不买跌,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时候会推动市场对原材料的需求。然而,在货币信贷政策维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会使得实际的货币信贷条件收紧,这一效应会在下半年逐渐显现,不少板块(尤其是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板块)将会更明显地感受到资金面收紧,从而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

亦有资深宏观经济分析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重要一方面,当前的投资还是相对较弱的,此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幅度与持续时间取决于需求反弹持续性、供给恢复程度、流动性等多个因素,可能会出现超预期上涨情况,成本上升等可能会给企业生产和投资带来的不利影响,此时国常会再提降准,或许有出于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支撑投资的考量。

降准也利于“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记者表示,降准可以为银行节约资金成本,有助于引导LPR和综合融资成本下行。LPR与MLF利率之间的利差受到商业银行自身的资金成本、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因素的影响,降准可以为银行节约资金成本。同时,降准改善了金融体系的资金供求关系,起到了平抑同业负债以及被动负债资金成本的作用。如果商业银行可以将这部分政策红利毫无保留地向下游传导,那么LPR和综合融资成本都能够稳中有降。

下一轮降准形式及时点猜想

尽管此次国常会提降准超预期,但从历次国常会对于降准的表态看,国常会提到降准并不意味着降准在会后会很快落地。

重磅!降准要来 国常会释放超强信号 货币政策变化超预期 A股资产提前异动…且看要点解读!

即便此次降准“预告”很快会成为现实,但从最终释放的流动性规模看预计也会相对有限,毕竟国常会强调“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对记者表示,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下半年如果实施降准预计更可能起到对冲作用,因为下半年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到期规模较大,用降准置换到期MLF或是较好的方式,既可以用降准的长期低成本资金置换,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从而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也可以避免向市场释放货币政策转为宽松的混乱信号。

张旭表示,货币政策仍是“稳”字当头的。事实上,“降准”与“稳”这两者并不矛盾。不应简单地将降准理解为总量上的放松,而应清醒地意识到本次降准是为了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而不是为了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因此其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属性,且很可能不会释放太多的流动性。

同时,二季度将有1.7万亿元的MLF到期,降准与MLF到期相配合,可以做到在不大水漫灌的基础上实现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支持的目标。预计央行依然会对流动性进行精准调节,熨平短期扰动因素,引导市场利率围绕央行政策利率波动,相信两者的利差将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则认为,下半年降准的形式更可能会倾向于定向降准,特别是针对中小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定向支持力度。对于降准的时点,预计会综合通胀水平等因素考量,当前PPI增速高点已过,CPI水平总体温和,如果六七月份的通胀水平开始趋于收敛或回落,那么三季度末会是实施定向降准相对较好的时间窗口。

“双碳”转型下催生投资新机会

为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国常会提出,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在试点基础上,于今年7月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下一步还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为实现“双碳”目标,年初以来各项降碳减排政策有序落地,政策红利推动能源板块、新材料板块持续攀升。中国银行研究院研报认为,下半年,与“碳中和”相关的新能源、电力、环保、有色等板块,特别是以光伏、风电、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在“碳中和”政策红利下,包括供应链上下游、制造端、运营端在内的全产业链都将受益于相关投资的拉动。

碳中和转型了催生了新兴领域的投资机会。嘉盛集团全球研究主管Matthew Weller近日表示,电动汽车无疑是“绿色革命”下最受关注的产物,投资者显然对它们充满热情,但当前相关股票估值高企,而且是以未来多年指数级增长和市场份额上升作为基础进行折现的结果,高估值能否持续就要看这种未来的预期会否持续兑现。对电动汽车而言,其面临的最大风险来自老牌汽车制造商,它们将通过自身积累的基础设施和分销网络抢占市场份额。而且相比起造车新势力普遍超10倍的企业价值收益比,老牌的汽车制造商估值更低、产量更高。此外,就碳中和的技术而言,碳捕获和碳封存是核心,未来电池回收市场也有巨大的潜力。

关注平台企业派单算法

加强灵活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

本次国常会还部署进一步推动医保服务高效便民,确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若干政策措施。

会议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优化医保便民服务,有利于更好保障群众健康、提升获得感。

会议确定,一是重点面向数亿流动人口特别是农民工等群体,加快推进住院、门诊费用异地就医结算服务,确保今年底前各省份60%以上的县至少有1家普通门诊费用跨省联网机构、明年底前每个县至少有1家定点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包括门诊费用在内的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

二是优化定点医疗机构总额预算管理,推进现有试点形成经验,抓紧推广。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申请定点医药机构,做到一视同仁。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服务,丰富保险品种,提高医保精算水平。规范和压减医保支付自由裁量权,防止医疗机构年底突击“控费”。

三是统一规范和优化医保办理流程,简化办理环节和材料,推行医保报销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办成。依托“互联网+”,实现医保服务“网上办”、“掌上办”。四是强化全过程监管,完善法规,依法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诱导住院、虚开发票、滥用药物等行为,守好用好群众“保命钱”。

会议指出,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有利于促进灵活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和群众收入。

会议确定,一是适应新就业形态,推动建立多种形式、有利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劳动关系。对采取劳务派遣、外包等用工方式的,相关企业应合理保障劳动者权益。

二是企业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不得制定损害劳动者安全健康的考核指标。督促平台企业制定和完善订单分配、抽成比例等制度规则和算法,听取劳动者代表等意见,并将结果公示。不得违法限制劳动者在多平台就业。

三是以出行、外卖、即时配送等行业为重点,开展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四是建立适合新就业形态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补贴。

五是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

核心要点:

国常会: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 保持货币政策稳定

国常会:决定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 推出支持碳减排措施

国常会:确定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若干政策措施

国常会:部署进一步推动医保服务高效便民

国常会:今年7月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

分析解读:

超预期!国常会释放重磅信号 新一轮降准窗口打开?


超重磅信号!要降准了?刚刚 国常会重磅定调!A50瞬间狂拉 最新解读来了!


国常会释放重磅信号!适时运用降准等工具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本月择时上线交易


解读国常会“降准”提法:为何降 何种形式 何时降?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