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药业“啃老本” 耗资7亿收购7家企业 错失“叮当快药”

财经
2021
07/08
18:30
亚设网
分享

仁和药业“啃老本” 耗资7亿收购7家企业 错失“叮当快药”

7月8日,仁和药业结束3连跌,回涨5.38%,收盘价报9.8元/股,市值为137亿元。

此前一天(7日),仁和药业发布公告,拟以7.19亿元收购深圳市三浦天然化妆品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各80%的股权。

仁和药业称,此次交易有利于公司扩大产品的品类品规,打造新的增长点。

“医药行业正呈现行业集中态势,强者恒强,这是中小型药企长期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而中型药企需要寻找其他转型路径,收购一些企业也是为了能够找到转型机会。”广东展富投资总经理钟海波7月7日向时代财经表示。

与此同时,仁和药业早期发起设立的“叮当快药”,在6月22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赴港上市。可惜,仁和药业已于2017年底将所持股份转让。

7月7日和8日,时代财经记者多次拨打仁和药业董秘办电话并联系仁和药业相关负责人,均未能得到回复。

啃老本、轻研发

公开资料显示,仁和药业的前身是九江化纤,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2006年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剥离原有的化纤类相关资产,同时注入医药资产。

作为中国制药工业百强企业,仁和药业曾凭着“洗洗更健康”的妇炎洁、“谁用谁闪亮”的闪亮滴眼液、“家有儿女就用优卡丹”等产品风靡一时。

但这些品牌均诞生于2003年之前,仁和药业也因此饱受“啃老本”的诟病。

近年来,随着产品老化、后续同类竞品增多,包括三精、三九、仁和、康王、快克、桂龙等多家老牌OTC医药企业遭遇增长瓶颈,由于缺乏新品的推动,企业销售额很难有突破。

在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历程中,OTC医药企业研发实力薄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通过并购实现产品丰富,成了这些OTC企业一个首选的方法。同时,近年来,被诸多品牌OTC产品所采用的突围方法是贴牌代理(OEM)。

仁和药业从2012年开始试水OEM,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已经成为媲美公司自营产品的另一重要利润贡献业务。

根据仁和药业2020年年报,公司产品分为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目前从收入来看,自有产品和OEM贴牌产品收入基本各占一半。

多年来,仁和药业“轻研发、重销售”,2017年至2020年,仁和药业研发投入分别是2341.66万元、3107.73万元、3804.16万元、3979.41万元,研发投入均不足同期营收的1%;而其同期的销售费用却分别高达6.1亿元、7.7亿元、7.8亿元、5.7亿元。

“轻研发”带来的一个结果是,仁和药业近年来整体营收规模增速呈下滑趋势。2020年公司实现营收41.06亿元,同比下降10.37%,实现归母净利润5.69亿元,同比微增5.74%。

2021年7月7日,仁和药业公布了拟以7.19亿元收购深圳市三浦天然化妆品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各80%股权的公告。

那么,仁和药业此次收购的钱从哪里来?

据悉,2020年11月,仁和药业完成了一笔定增,非公开发行1.62亿股(发行价格为5.16元/股),募集资金总额为8.34亿元。

此次定增限售期为半年,可上市流通日为2021年5月20日。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定增限售股解禁之后数日,仁和药业发布了收购利好。5月25日,仁和药业公告收购上述7家企业的收购意向书。

消息公布后,仁和药业股价连续两日涨停。

7月7日和8日,时代财经记者多次拨打仁和药业董秘办电话并联系仁和药业相关负责人,均未能得到回复。

布局大健康,错失“ 叮当快药”

“大健康领域和医药行业相关,肯定是并购首选,例如并购化妆品公司可以向药妆领域转型。”钟海波表示,药企凭借研发技术能力以及自身利润护城河,进入大健康和大消费领域有成功机会,转型的关键应该在品牌建立。

对于此次收购,仁和药业方面称,加大加快大健康相关产业发展,最终实现传统OTC板块与创新大健康板块的双轮驱动,是公司明确的发展战略。

在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政策推动下,市场竞争加剧,药企收入面临下滑。为了缓解主营业务可能的增速放缓,药企需要寻求其他领域,尤其是非医保领域的业务拓展。

据时代财经了解,这7家公司虽然经营范围各不相同,所涉领域广泛,包含化妆品、护肤品、医疗器械、食品、母婴用品、中药饮片等,但均指向大健康行业发展。

其中,深圳市三浦天然化妆品于2012年3月通过成功的资本运作成为仁和集团(仁和药业是仁和集团旗下核心企业)的全资子公司,打造了丹蒂丝、雪兰贝诗、若肌物语、碧亲等多种天然美护产品品牌,在行业内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值得关注的是,仁和药业第一大股东仁和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文龙,也是互联网医疗独角兽企业“叮当快药”的创始人。

按照杨文龙的说法,“从仁和到叮当,是一个产业的升级和服务的升级。从工业制造、从商业、从服务体系以及今后更进一步创新的体系,是一个整体大健康生态圈。”

2014年,O2O浪潮席卷全国。杨文龙从中嗅到商机,持仁和药业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成立药物上门配送平台“叮当快药”。借助仁和药业强大销售资源的支持,叮当快药迅速崛起。

2017年12月22日,仁和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6636万元将公司持有的60%股份转让给原股东,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公司不再持有叮当快药的股权。

转让原因是,子公司仁和药房网业务快速发展,其自身物流配送系统日趋成熟。叮当快药与其产生业务重叠、形成资源闲置、无法达到最初收购该企业股权的预期目标。

2020年突发的疫情改变了这一竞争格局。受疫情影响,叮当快药迎来了一次业务量和用户量的全面爆发。相比之下,仁和药业似乎没有那么幸运。

2020年11月14日,仁和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以1.89亿元向叮当快药转让公司持有的仁和药房网45%的股权。

今年6月,叮当快药完成2.2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由TPG亚洲基金、奥博资本、鸿为资本领投。叮当快药创始人兼董事长杨文龙表示,“借助本轮融资,叮当快药将推进实施‘医+药+险’的健康到家战略,紧跟疫情常态化时代互联网医疗医药服务新趋势。”

6月22日,“叮当快药”所属公司叮当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7月6日,仁和药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叮当快药与公司的关系为同一最终控制方的关系,它不是公司的子公司。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文章来源:时代财经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