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首创置业与首创钜大双双停牌,二者停牌公告中提及的“收购及合并守则”不禁让外界联想到数月前首创置业透露的关于奥莱业务重组一事。
《国际金融报》记者就此向首创置业发去邮件求证,但截至发稿仍未得到相关回复。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梁楠则在采访中向记者表示,两家公司的停牌或与出售奥特莱斯资产包有一定关系,“公司的债务压力较大,叠加企业盈利能力较差、财务紧张,出售资产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一状况。”
从曾经的千亿憧憬,到如今归母净利润腰斩、“三道红线”指标踩线,含着金汤勺出生的首创置业也走上了卖资产“自救”的道路。
剥离奥特莱斯
事实上,首创置业的停牌动作或许早有预兆。一周前,公司的股价就已经出现异动。
6月25日开盘,首创置业股价便直线拉升,期间涨幅一度飙升至67%。当日收盘,首创置业报1.66港元,涨幅达52.29%。此后,公司股价便一直震荡横盘,截至7月8日,其股价累计涨幅57.8%。
彼时,市场便有消息称首创置业或将进行私有化。如今来看,当初公司的股价异动或许也有奥莱业务重组的原因。
今年3月29日,首创置业公告表示,公司及全资附属公司聚源信诚与首创集团订立意向书,首创置业将向首创集团转让旗下全部奥特莱斯业务。奥莱业务重组后,首创置业拟集中资源发展住宅及非奥特莱斯物业业务,而首创钜大在首创集团的直接管理下,将继续专注于综合奥特莱斯物业项目。
信息显示,奥特莱斯综合体与住宅开发、城市综合体、土地一级开发为首创置业的四大核心业务。其中,首创钜大作为首创置业的附属上市公司,主要负责开发、运营及管理奥特莱斯综合商业项目及非奥莱零售物业项目。
彼时,对于上述出售事项,首创置业总裁钟北辰向外界表示,将首创钜大资产包出售给首创集团,可以有效盘活资产,把回笼资金用于偿还债务,降低杠杆。
2020年,首创置业合计实现营收212.48亿元,同比上涨2.22%;归母净利润为9.82亿元,创下了近年来的最低值,同比跌幅达53.74%。
奥特莱斯业绩表现不佳是导致公司盈利腰斩的原因之一。2020年,疫情导致奥特莱斯线下消费受阻,加之企业减免租金总额超1亿元,首创置业当期的投资业务成本同比大幅上升262.2%。
同时,负责奥特莱斯综合商业项目的首创钜大2020年营收同比下跌45.08%至10.2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2亿元,刷新了近年来的盈利新低。事实上,近三年来,首创钜大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公司2018年、2019年分别亏损1.98亿元、2.24亿元。
与此同时,首创钜大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也一直在下降。2020年,该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68亿元,较2019年的-0.13亿元下跌超19倍。
踩线自救
对于“掉队”的首创置业而言,此时的奥特莱斯资产包显然已经算不得优质资产,剥离后各自发展未必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作为“国家队”中的一员,首创置业也曾有过规模野心。2018年,公司提出了“三年千亿”的发展目标,即2018年冲击800亿、2019年突破1000亿、2020年实现1400亿销售额。
如今,三年之期已过,首创置业的销售额仍在700亿徘徊。2020年,该公司实现销售额708.6亿元,较2019年的808亿元下降12.31%;公司当期的销售面积也同比下降7.5%至292.7万平方米。
发展止步不前与公司的战略布局脱不开干系。2015年,首创置业放弃三四线市场,错失了冲刺规模的大好时机。此后由于重仓的京津冀地区调控频出,公司在该区域的销售增速不断回落,由2017年的16.23%降至2019年的1.16%,增长近乎停滞。
尽管公司目前放缓了对京津冀区域的投资力度、加大长三角区域的投资占比,但环京区域在首创置业的布局中仍占主要地位,短期内格局难变。
多方面影响下,首创置业近年的盈利能力不断走低。2020年,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同比下跌约9个百分点至25.13%;同期销售净利率也跌至5.99%,该指标2019年为12.36%。
更重要的是公司的负债情况。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首创置业短期借款数额为5.0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达到320.27亿元,同比增幅超40%,负债总额达1632.2亿元。
以“三道红线”标准来看,2020年,首创置业净负债率127%,剔除预收账的资产负债率为71.3%,现金短债比为1.13,踩线两条。
踩线压力下,降负债是公司急需解决的事情。为此,管理层曾表态称,公司正在通过加强销售回款力度、盘活存量资产等举措来改善“三道红线”指标。
而这项工作在去年就已经开始展开。2020年,该公司相继以14亿元出售北京市石景山区西黄村地块的股权、引入控股股东共同开发北京大瓦窑地块而获得13.8亿元增资;2021年4月7日,首创置业发行了一笔24.3亿元的公司债,所募金额全部用于偿还到期的公司债券本息。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