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从业单位和个人执业情况信用记录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将为规范和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从业单位和个人执业情况的信用记录管理提供依据。
图片来源:生态环境部官微
“《办法》对土壤修复单位和个人的从严从紧要求,对行业的健康和良性发展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永清环保董事长马铭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
伴随着2019年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土壤修复行业正在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管理办法和行业标准。在此背景下,土壤修复市场空间正在加速释放。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A股土壤修复领域头部企业“抢滩”和“整合”均明显提速。其中,永清环保、博世科等频获订单,建工修复问鼎资本市场,上海建工整合旗下三家企业组建土壤修复全产业链服务公司。
万亿级市场有望加速释放
“我国目前仅存量修复需求市场空间便达万亿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双碳”目标、“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推动下,结合国家土壤污染防治任务,以及融资环境的持续改善,土壤修复行业无疑将在“十四五”时期迎来关键的发展机遇期。
根据2016年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要求,土壤环境质量目标将由2020年的“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转向2030年的“稳中向好”。这意味着,未来10年,土壤修复领域存量、增量修复需求稳定释放已是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为解决土壤修复相关的规章、资金和商业模式问题,国家、地方相关文件、行业政策等相继出台。资金方面,国家和地方也加速向该领域倾斜和引导。如财政部2019年土壤修复资金同比增长42.86%至50亿元,占污染防治预算比重提升0.38个百分点至8.33%。
2020年2月,《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管理办法》出台,鼓励土壤污染防治任务重、具备条件的省设立基金,积极探索基金管理有效模式和回报机制;2020年3月,《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要求加快建立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在此背景下,多省正在研究制定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方案,预计带来约500亿元初始资金盘;此外,885亿元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也将引导社会资本为土壤修复行业提供资金支持。
“整个市场规模在快速扩容,未来三年土壤修复市场每年将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同时,伴随着《办法》等政策的趋严趋紧,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马铭锋说道。
在他看来,中国土壤修复市场经过十多年培育市场、试点示范为主的培育期,随着土壤法的实施,以及各类标准和规范的健全,中国土壤修复市场已逐步步入中期阶段,即快速发展期。
这与建工修复董事长陈德明的观点不谋而合。陈德明曾在建工修复的网上路演中直言:未来几年,根据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将呈指数级增长。到2023年,我国土壤修复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0亿元,其中矿区土壤修复市场将有望超过768亿元。
土壤修复头部企业忙“抢滩”
“与往年相比,今年土壤修复大项目呈现规模性释放。”谈及行业趋势,马铭锋说道,最直观体现是,过亿的大型项目从寥寥可数到目前扎堆出现;区域分布方面,从起步较早的北京、上海、江苏,向广东、浙江、重庆等区域拓展。
7月8日午间,永清环保公告称,公司联合中标“重钢炼铁厂原址场地污染土壤治理修复”项目,中标金额高达2.21亿元。早在新春伊始,永清环保已接连中标三个复合型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
来源:公司公告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行业头部企业“整合”和“抢滩”均明显提速。
整个市场规模在快速扩容、行业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是马铭锋对中国土壤修复市场的感受和判断。永清环保作为湖南省环境治理领域的龙头,土壤修复一直是其核心业务之一。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公司正在抓紧技术研发和市场布局,推动尽快落地一批示范项目。”对于未来的战略布局与市场开拓,马铭锋表示,永清环保将围绕争当“土壤修复行业领跑者”的战略定位,聚焦大型场地修复、农田修复、修复药剂供应等细分领域。在农田修复领域,稳固当前龙头地位;在大型场地修复领域,聚焦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成渝等四大都市圈,定位于区域优质土壤修复项目优质服务商。
再看博世科,5月24日,公司披露,公司与杭州运河集团签订《杭钢单元GS1302-04/14/15/26地块及周边规划道路区域土壤修复工程合同书》,合同总价约1.22亿元,意味着公司土壤修复业务在华东地区正式落地。
来源:公司公告
博世科2020年年报显示,2020年公司土壤修复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53%,全年新签订单6.16亿元,实现广州、天津、温州等优质地区的市场拓展。
此外,土壤修复领域整合的步伐也加快。7月2日,上海建工集团召开生态环境板块整合重组工作动员会,决定将旗下琸域公司、格林曼公司、申环公司等三家公司进行整合重组,共同组建一家致力于提供土壤修复全产业链服务的生态环境公司。据悉,琸域公司、格林曼公司和申环公司近三年累计新签合同额超15亿元。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