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重启范围正持续扩大,财政刺激与货币政策帮助全球各个经济体实现平稳过渡的同时,也塑造了新的宏观经济格局。展望下半年,投资者应该如何把握投资风险和机会?
7月8日,贝莱德发布《2021全球年中投资展望》,建议下半年投资者应聚焦三大投资主题。贝莱德预判,中期内通货膨胀或上升,但货币政策对此反应或较以往更温和,债券名义收益率上行主要受通胀推动而非加息。净零排放转型下部分大宗商品或迎来上涨,需要关注长期转型趋势下的主题投资机会。此外,贝莱德认为中国市场应该被看待为独立于广泛的新兴市场,建议增持中国国债,战略性超配中国股票。
全球新常态格局下权益类资产迎来结构性利好
贝莱德智库亚太区首席投资策略师庞文博 (Ben Powell) 表示,疫苗接种工作所带动的经济重启,令我们预测的新常态投资主题得以逐步体现。这一经济重启由美国和英国带领,继而扩展至全球包括日本等地区。在新常态的格局下,与过去相比,政府债券收益率受较高的通胀预期和实际通胀率的影响有所减小,致使国债的长期名义收益率保持在低水平,而实质收益率则维持在负值。再结合各地政府相继地扩展财政政策,无疑在发达市场中掀起一场政策革命(Policy Revolution )。
贝莱德认为,这样的宏观背景为权益类资产带来结构性利好。由此,战术上应超配欧洲股票及通胀挂钩债券,并下调对美股的观点至中性。并在战略层面继续低配发达市场政府债券,相较于信用债而言更看好股票。
净零排放转型下部分大宗商品或迎来上涨
贝莱德认为,市场对这场即将到来的深刻变革认识不足。净零排放转型之路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道路,其中的一部分变化能会突如其来,并将扰动大宗商品的供求关系。
部分大宗商品的价格预计在这一转型过程中迎来较大上涨。例如,作为智能电动汽车与充电站原材料的铜,以及作为电池原材料的锂。但需要注意区分价格上涨的动力,究竟是源自短期的经济重启,还是长期的转型趋势。
近期的原油价格走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复苏的需求加上供应短缺,使得原油价格在短期内上升。但随着净零排放转型的推进,原油的需求曲线会在短期内抵达峰值,而不会像对铜等金属的需求一样呈长期上涨趋势。
因此,如上图所示,二者之间的价格分歧可能会不断加大,过往市场所熟悉的大宗商品“超级周期”也预计发生相应改变。
在此背景下,战术上,贝莱德建议超配科技股,因为该行业能受惠于绿色转型。在战略层面上,作为推进气候变化行动的一种方式,贝莱德偏好发达市场股票及科技股。
中国资产脱颖而出(China stands out)
“如今应该将中国与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区分出来,并作为一个独立的战术配置类别。我们对中国国债给予增持的评级,对中国股票则持中性评级。在策略性资产布局方面,仍然维持增持中国资产的配置至高于其在全球基准指数的权重之水平,尤其是中国国债。”庞文博表示。
在中国政策相应收紧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缓,对垄断企业的合规监管也在有序推进。“我们看到中国为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付出的不懈努力,也相信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视将取得显著成果。因此对中国股票采取战略性超配策略。”
贝莱德智库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表示,对中国来说,重质的经济增长并不代表数量不再重要,预期在 2021 年第四季会有更重大的政策推出,与同比数据比较,届时经济放缓会变得更加明显,因为基数已不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相比其他经济体系,中国有更多空间实行宽松政策,因为其在 2020 年时的宽松政策规模相对较小且短暂。因此,中国的增长前景的下行风险是未来三个月面对的主要问题。中国领导层主要关注长期的结构性转型,如高科技发展(尤其是与半导体相关的)、反垄断执法和脱碳进程,对投资者来说既是风险也是机会。
7月7日召开的国常会 “ 降准 ” 的提法超出市场预期。宋宇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通胀压力减小以及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降准大概率会落地。目前市场人士多认为降准将以定向降准为主,不会搞“大水漫灌。”对此,宋宇则认为,不排除“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双管齐下的可能,从而更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
“此前较长一段时间领导层主要关注长期的结构性转型问题,而此次国常会提出降准无疑是再次把周期性调控提到重点,或许是意识到经济增长压力仍存,也向市场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宋宇表示。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