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保监会打非局:严打非法金融“牛皮癣”

财经
2021
07/09
12:36
亚设网
分享

非法集资作为金融领域中典型的“无照驾驶”行为,多年来纠而复生、屡禁不止,已经成为非法金融“牛皮癣”,不但危害国家经济金融秩序,而且损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影响社会大局稳定。

7月8日,中国银保监会打非局副局长胡美军在“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银保监会作为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的牵头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务院金融委决策部署,坚决整治、主动出击、积极防范,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联席会议把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中之重,有了新的进展。

千方百计追赃挽损

依法严厉惩治违法犯罪,是保护人民群众免遭非法集资侵害的重要手段。胡美军介绍,银保监会在这个方面做了三项努力。

一是推动各地果断出手,依法查处大案要案,今年1-5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查处涉案金额亿元以上的大案要案80余起,涉案金额超过900亿元。二是加快存案处置的进程,联席会议从2018年开始组织各地开展存量案件攻坚,3年来已经办结存案1.1万起,涉及金额3800余亿元。三是千方百计追赃挽损。近年来,部分地方在追缴逃废债、明星代言费、实施联合失信惩戒、加快易贬损财物处置等方面形成切实管用的办法,一些全国性的大案要案已经分批次向参与集资的群众清退资金,挽损比例也在稳步上升。今年以来,通过召开现场会、印发典型材料、典型案例等方式在全国推广好的做法,同时推动司法部门进一步完善追赃挽损制度规定,力求早日破解非法集资处置难题。

“要避免更多群众陷入集资骗局,还必须在‘治未病’方面下功夫。为此,我们积极构建网上网下联动、中央地方协同的监测预警‘一张网’,前移关口、防微杜渐,全力推进非法集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胡美军介绍,还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识别和主动远离非法集资。目前,各地对非法集资能识别、不参与、敢揭发的社会氛围正在加速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已于今年5月1日施行。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保护社会公众合法权益是《条例》最主要的立法目的。为了确保《条例》贯彻落实到位,胡美军介绍,今年上半年,银保监会打非局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明确任务要求,开展调研培训,并推动《条例》关于登记注册、广告管理、限制出境等一系列措施及时落地。

非法集资呈现五方面新特点

近年来,非法集资新业态、新形态不断冒头。胡美军介绍,网贷、私募、涉农涉老、房地产、预付卡等传统领域存量风险加速释放。同时,一些领域的增量风险也在滋生,出现了一些新苗头、新特点。

一是互联网成为主阵地。非法集资活动从原来的现场推广、线下支付,逐渐向网上网下联动、进家入户营销、移动支付演变,风险传播速度更快、隐蔽性更强、社会危害更大。

二是由实体向虚拟、单一向复杂的方向演化。非法集资逐渐脱离了实业,泛金融化特征比较明显,有的包装成形形色色的理财产品,有的借助消费返利、虚拟货币、金融互助等新型模式,同时还呈现出非法集资、传销、诈骗复合交织的趋势。

三是追逐热点、攀附政策。“时髦概念+政策捆绑+高大上包装”已经成为当前非法集资吸引资金的“黄金三要素”。比如当下热门的“一带一路”、共享经济、区块链、要素市场、5G网络、碳中和等概念,先后都成为非法集资的马甲。还有假借迎合金融创新、金融科技、数字经济政策等集资活动也不断出现。

四是离散化、隐蔽性明显。集资活动由原来一地一市的实地经营,转向离散化的线上经营,跨省、跨域甚至跨境传播已经成为常态。实践中,有不少不法主体刻意将集资活动化整为零,注册地、经营地、资金流向地、投资人所在地分散割裂,监管打击难度明显加大。

五是新业态还在涌现。一些新型经营业态迎合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呼声迅速兴起,部分纯粹搞诈骗、集资、传销的“伪创新”也混杂其中,一些领域的风险不断积累,还有集中爆发的可能。

“在此,我们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增强理性投资意识,睁大眼睛,提高警惕,多想一想、多问一问、多等一等,主动远离非法集资、自觉抵制非法集资,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胡美军说。

(李悦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