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办国办联合发文,将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提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可谓史无前例。管理层为何如此重视资本市场生态建设,笔者理解主要有如下原因。
一、“随着注册制改革的逐步全面推行,在放宽前端准入的同时,对加强后端的监管执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易会满语。
二、“在经济金融环境深刻变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背景下,资本市场违法行为仍较为突出,案件查处难度加大,相关执法司法等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引自中办国办文。这里的重点,一是“证券违法仍较突出——不是几起几十起,而是多发频发”;二是“经济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重点表现在“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完善数据安全、跨境数据流动、涉密信息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压实境外上市公司信息安全主体责任”。
三、文件的标题是“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不仅仅是证券犯罪,一切证券违法活动都在从严打击之列。
四、文件明确制定了2022年和2025年的治理目标。其中2022年目标包括“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执法司法体制和协调配合机制初步建立”、“重大违法犯罪案件多发频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资本市场秩序明显改善”等。现在到2022年末也就一年半时间,从“资本市场违法活动仍较突出”,到“秩序明显改善”,充分反映出时间的紧迫性和任务的艰巨性。
就国内市场而言,什么是当前证券违法活动的重点呢?易会满在坦承“较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制度建设存在短板,证券违法犯罪成本较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和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呈高发态势,社会各方反映强烈”的同时,列举了以下几个方面,即“依法从严从快查处欺诈发行、虚假陈述、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以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等重大违法案件,加大对发行人控股股东及实控人、违法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等的追责力度。”
注意,易主席用的是“依法从严从快”。我们不知道“从严从快”如何量化,但从中能看到的是监管层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坚定决心。
笔者随便举几个例子。上海电气(601727)于5月30日夜间发布重大风险提示公告称,“截至本公告日,旗下控股的通讯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为86.72亿元,账面存货余额为22.30亿元,通讯公司在商业银行的借款余额为12.52亿元,公司向通讯公司提供的股东借款金额合计为77.66亿元,均存在重大损失风险。”上海电气的净资产才不到700亿元,如果上述款项都收不回的话,一下子近200亿就打水漂了!
而且,这家控股的通讯公司注册资本才3亿元,公司投资40%才1.2亿元,其所占净资产也才5亿多元,怎么可以如此大方,对其股东借款高达77.66亿元?不是说超过净资产10%都要通过股东大会吗?如此慷慨的股东借款是谁签字决定的?当初有没有予以充分披露?笔者翻阅了于今年3月底发布的2020年报,居然对此只字不提,在“公司控股公司”一节中,根本没有“通讯公司”的影子。接着,在4月14日发布的一季报预增公告中倒是喜滋滋地称,“一季度盈利4.9-5.5亿元,预增440-550%”。是公司管理层真的不知道那近200亿款项“存在重大损失风险”,还是故意隐瞒?如果收不回来,要不要承担法律责任?对受损失的股民又该如何赔偿?
又如5月份曾闹得沸沸扬扬的叶飞举报中源家居等18家公司的“伪市值管理”案,至今还没有出调查结果。此前,证监会专门发布《依法对相关账户涉嫌操纵中源家居等股票行为立案调查》,表示“将重拳打击肆意妄为、逃避监管的各类操纵市场行为,对于上市公司及实控人、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相关机构和个人从事或参与的,证监会将会同公安机关依法彻查严处,绝不姑息。”
证券市场的“伪市值管理”已形成一条长长的灰色黑色产业链,非法场外配资动辄1比数倍甚至10倍,这正是日前中办国办发文强调的违法重点:“严格核查证券投资资金来源合法性,严控杠杆率。”我们不妨拭目以待,看看如何“从严从快”。
类似的个案可谓数不胜数。那家年内连拉60多个涨停板的*ST众泰至今“岿然不动”!今天好不容易看到25板大牛股,股价从0.86元猛拉至5元的*ST天成突然停牌核查。凭常识,这种连拉20几、30几、乃至60几板的妖股,肯定有人在操纵股价,凭借现在的大数据也不难查出幕后黑手,期待监管层的核查结果。
在笔者截稿之际,传来证监会关于“严厉打击四类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案件”的新闻;又看到了2020年以来,对176件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案件,罚没金额累计超过50亿元。176起,累计罚没50亿,平均每起2800多万,如此低的违法成本,还不足以震慑“高发、频发”的违法态势。
“依法从严从快打击证券违法活动”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只有市场秩序得到明显改善,我国资本市场才能风清气朗、韧性十足、行稳致远。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