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
7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6月份消费价格和生产价格的数据。当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决定自7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9%。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还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字当头,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做好跨周期设计,支持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笔者认为,对未来价格走势尤其是生产价格走势仍要予以持续关注。近期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分化走势是国内外供求平衡状况的反映。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环比下降0.4%;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8.8%,环比上涨0.3%。生产价格上涨幅度明确高于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生产价格的变化受国际因素的影响较大。由于我国资源占有量相对较低,包括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矿等在内的多个重要资源品种,我国对外依存度都比较高,每年都需要大量进口才能满足国内需求。
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以及美国等西方国家采取大规模增发货币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救助方案,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很快传导到国内市场,使国内生产价格出现一定程度上涨。而从消费品的情况来看,一方面,我国产业规模巨大、体系完整,绝大多数工业消费品的生产能力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求,还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农产品(000061,股吧)主要品种也基本能保障国内的需求。这种态势决定了我国消费价格主要受国内因素的影响。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后,我国国内需求恢复相对慢于供给,再加上对我国消费价格影响较大的肉类产品,因近期处于生猪价格的下行期而出现较明显的下降,压低了食品价格的总体水平,今年以来消费价格总体上比较稳定,上升态势比较缓慢。
6月份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走势趋缓,对近期出台降准措施形成支持。如上面数据所反映的那样,6月份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同比涨幅都有所趋缓,均比上月下降了0.2个百分点。但从环比看两者走势是背离的,消费价格环比是下降的,而生产价格还在上升。由于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价格数据中包含有季节因素的影响,利用计量分析软件剔除掉季节因素影响后,6月份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环比都在上涨,但生产价格上涨的势头基本上没有减弱,而消费价格环比上涨的势头有所弱化。考虑到美国、欧洲等发行的大量货币还没有消化,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体供给恢复慢于需求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明显改变,价格上涨的基本因素还没有消除,还会继续向我国传导。基于上述分析,笔者以为,对于生产价格上涨的趋势,不宜根据一个月的短期变化就匆忙下结论,还需要继续密切跟踪分析。
降准措施需要与其他措施相配合。人民银行发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的消息中明确指出,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小微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等经营困难,中国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发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此次采取降准政策背后的考量。
此次采取降准措施虽然是全面的,与此前机构和专家们预期的结构性降准不同,但央行等金融管理部门既要考虑总量调控方面的需要,又要考虑近期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走势分化所导致的下游行业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问题,在执行时应该与其他定向性的政策措施相结合。如在对金融机构的考核时,可能会适当增多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尤其是下游行业企业贷款的考核,这样会更好起到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作用。
(作者:张永军 编辑:洪晓文)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