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PK校外培训!北京市教委:不能强制参加暑期托管 更不允许动员不参加

财经
2021
07/13
20:31
亚设网
分享

长时间以来,中小学“三点半”放学现象,减轻了学生在校学习负担,也带来了家长因未到下班时间接孩子难问题,有的还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过重校外负担,也就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

教育部7月13日举行新闻通气会,介绍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和暑期托管服务工作有关情况。

开展课后服务和暑期托管,有利于解除家长后顾之忧,但在校外培训供给充足的情况下,家长面临选择校外培训还是学校托管的抉择。在北京等一线城市,校外培训明显更占上风。

主要面向确有需求的学生

暑假临近,一些双职工家庭面临“孩子无处去、家长看护难”问题。一些地方和学校推出了暑期托管服务。

北京市从7月19日开始,至8月20日结束,分两期,每期12天进行暑期托管服务。

北京市朝阳区一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她孩子所在班级39人,只有1人报名了首期暑期托管班,但也在得知没有其他学生报名后退出。

“无人报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暑期托管班与校外培训机构的暑期补课班时间冲突。”她说。

近日也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市校办托管班遇冷。海淀区一所重点小学的五年级某班38名学生中,选择“课后330托管班”的只有3人;全年级差不多400名学生,参加的总共不到40人。

通气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暑期托管服务主要面向确有需求的家庭和学生,并由家长学生自愿选择参加,不得强制要求学生参加。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丁大伟也说,学校不能强制学生参加,更不允许动员不参加

吕玉刚说,《通知》提出,要引导教师志愿参与暑期托管服务,但不得强制。对志愿参与的教师应给予适当补助,并将志愿服务表现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近期有的媒体讲“要取消教师寒暑假”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

他还说,《通知》提出,托管服务应以看护为主,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休息。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近期有的媒体关于“暑期托管变成第三学期”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学业负担过重、身体锻炼不足、户外活动太少、缺少亲近自然和了解社会的机会、亲知基础薄弱、信息获取渠道狭窄、自主性不足、被动性太强,这些都是当下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从健全成长的角度看,学生们太需要有个与学期大不相同的假期,休整一段,到自然和社会中快乐一番,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他认为,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在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同时,需要严格将假期活动与学期的就学区分开来,严密筑牢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这道防线,不得暗中将假期托管变成复习班、补习班,尤其要防止各校之间暗中攀比造成整体恶性后果。

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截至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6496.3万学生、465.6万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

其中,城区学校覆盖率为75.8%,学生参与率为55.4%,教师参与率为62%,部分大城市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超过90%,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深入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具体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四个方面、16个字,即“全面覆盖、保证时间、提高质量、强化保障”。

一是全面覆盖,各地各校要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并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二是保证时间,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对家长接孩子还有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丁大伟介绍,北京市每天课后服务结束时间不早于17:30,下一步调整到18:00。

三是提高质量,一方面,应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但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丁大伟介绍,北京市要求在提供体育锻炼、综合素质拓展活动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答疑辅导和巩固提高的课业内容。课后服务以本校教师为主,鼓励各区教委统筹区域内优质师资帮助其他学校,课业辅导答疑可打破校际界限和年级、班级界限。

四是强化保障,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明确相关标准,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

广东省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陈秋明介绍,深圳市对课后服务财政补贴每生每年1000元。

延伸阅读:

“暑期托管班”来了!怎么“托”?怎么“管”?咋收费?网友:家长欢呼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