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定情况下,存贷比阶段性上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增强。
商业银行余额存贷比保持上升趋势正引起市场关注。
“在特定情况下,存贷比阶段性上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增强。”7月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回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去年以来,为了支持经济恢复发展,银行业加大信贷投放的力度,重点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等领域。2020年,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3.3%,增速明显快于存款,带动存贷比有所上升。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以来,商业银行余额存贷比一直保持上升趋势。2020年三季度、四季度分别为75.46%、76.81%,今年一季度更是创出77.15%的历史新高。
刘忠瑞表示,今年以来,随着经济逐步恢复,贷款增速趋于平稳,存贷比上升趋势有所缓解。到6月末,商业银行人民币存贷比78.1%,较年初上升1.3个百分点,较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
尽管此前监管部门已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并删除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但市场分析认为,75%依然被视为一般认可的警戒线,其水平之高反映出银行体系负债紧张的状况需引起重视。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近日指出,2021年以来,银行业各项存款增速明显放缓,已降至9%以下,而信贷增速则仍在12%以上,表明未来存贷比依然存在上行压力。在主要负债来源增长明显慢于资产增速的情况下,如果不考虑货币市场融资来源,除去准备金和备付金,未来大中小银行能够提供的信贷增量可能较为有限,在支持实体经济持续复苏方面很可能力不从心。
刘忠瑞表示,当前,银行业负债水平总体稳定,流动性风险可控,没有出现整体负债体系紧张的情况。到6月末,银行业总负债同比增长9.1%,保持在合理水平。当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覆盖率是136.7%,流动性匹配率152.6%,核心负债依存度64.7%,整体上都满足监管要求。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银行间市场利率处于合理区间,能够满足银行维持负债稳定的需要。
近期,银保监会专门发布实施了《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办法》,推动商业银行强化负债业务管理,拓宽负债来源,优化负债结构,增强银行负债与资产在期限、币种、利率、汇率等方面的匹配度。
“这些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银行负债的稳定性,前瞻性防范流动性风险。同时,我们监管部门还指导银行定期开展有关负债变化的压力测试,针对各种可能的负债流失情况设计情景,根据测试情况制定和完善应对预案,切实防范流动性风险。”刘忠瑞强调。
(李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