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一季度的亏损之后,顺丰控股在第二季度成功扭亏。
7月13日晚,顺丰控股公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6.4亿元-8.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8%-83%。其中,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9.89亿元,第二季度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6.29亿元至18.19亿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顺丰控股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亿元-5.3亿元,其中第一季度扣非净利润为-11.34亿元,第二季度预计扣非净利润为6.04亿元-7.34亿元,环比增加17.38亿元-18.68亿元。业绩预告显示,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是顺丰房托上市和政府补助所带来的。
市场对于顺丰控股的业绩预告反应颇为积极,不过仍存在一定分歧。7月14日,顺丰控股股价冲高回落,振幅达8.79%,日涨幅为4.10%。
生鲜时令旺季助推
顺丰第二季度扭亏
单从第二季度业绩来看,按照18.19亿元的归母净利润上限,顺丰控股将基本追平2019年第二季度业绩,不过和2020年第二季度28.54亿元的归母净利润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顺丰控股上半年实现盈利一定程度上兑现了其董事长王卫的承诺。一季度的业绩亏损一度使得王卫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他曾公开表示,以后该问题(指业绩亏损)不会再出现第二次。
对于第二季度业绩环比好转,顺丰控股在业绩预告中称,主要是由于公司持续审视各业务线的资源投放,加强资源整合优化,并持续开展中转场自动化设备升级改造,促使部分产能瓶颈得到缓解,资源利用率、营运效能等环比稳步回升。同时顺丰加强成本精细化管控,业务量的增长摊薄固定资产成本,规模效应有所体现。
除此之外,第二季度生鲜时令旺季也助推顺丰盈利性较好的时效快递业务量环比回升。资料显示,在今年上半年,顺丰开通的国际货运航线已达到8条,满足跨境电商物流、生鲜水果进出口以及疫苗配送需求。从过往几年表现来看,第二季度一直是顺丰的经营旺季,在2019年、2020年,顺丰第二季度业绩均超过全年其余三个季度。
对于顺丰业绩回暖,上海交通委邮政快递专委会副主任、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道:“当下顺丰开足马力,继续加大资本开支的力度,多系列、多板块全面协同,以顺丰速运为核心,做深快递上下游,如供应链、国际业务、快运、同城、物流地产业务等,全面夯实物流平台的护城河。”
价格战下
物流企业以价换量
顺丰近几个月的经营简报显示,其速运物流业务收入处于稳中有增的状态。以5月份为例,顺丰控股速运物流业务实现营收135.34亿元,同比增长18.16%;业务量8.68亿票,同比增长36.48%。3月份、4月份,顺丰的速运物流营收分别同比增长13.39%、14.86%。
顺丰物流业务收入的增长是全行业的一个缩影。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92.2亿件,同比增长24.9%;业务收入完成864.2亿元,同比增长12.0%。上半年,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预计接近500亿件和48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和27%左右。
除了顺丰以外,韵达股份、圆通速递和申通快递5月份快递服务营收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2.79%、23.99%和6.39%,业务量同比增速分别为24.10%、27.11%和8.89%,都显示出较快的发展速度。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激烈的价格战之下,快递物流企业单量增速普遍高于收入增速。换言之,单票收入仍然处于下降的趋势中。根据上市公司公告,顺丰控股5月单票收入15.59元,同比下降13.44%。今年以来,顺丰控股单月单票收入最高为17.26元,最低曾达到15.11元,处于2016年10月以来的最低区间。
产品结构下沉是顺丰单票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2019年5月,顺丰推出特惠专配,公司迈出了产品下沉的重要一步。2019年,顺丰经济业务收入增量占比超过时效件业务收入增量。根据顺丰财报,2020年其经济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4.00%至441.48亿元,高于时效件业务17.41%的同比增速,并且贡献了当年超过40%的整体收入增量;经济业务收入占速运物流收入之比为30.53%,较2019年提升了约5个百分点。
赵小敏认为:“综合当下宏观政策的变化和快递竞争格局,快递价格战1.0版即将结束,将进入2.0模式,即包括资源、资金、人才、技术、产品、公司治理、服务质量等在内的综合实力系统化竞争格局。顺丰向上有定价权,向下可以降维打击采用多产品结构,可确保在快递多个领域掌控主动权。”
相比于顺丰控股单票收入降低存在产品结构性原因,韵达股份、圆通速递和申通快递可能更加能感受到价格战的切肤之痛。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韵达股份、圆通速递和申通快递单票收入都跌入历史低位,5月份单票收入均逼近2元线,并且陷入同比负增长。
对于目前快递物流行业的竞争态势,看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赤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快递行业严重依赖电商行业发展,呈现出于电商行业类似的生命周期,目前行业处于存量市场阶段,成长红利消失,在激烈厮杀过程中,投入产出比降低,诸多企业会走入困境,未来行业资源或将进一步向头部集中。”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