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市值狂跌近万亿,这场2021保险股的溃败与变革逻辑

财经
2021
07/15
10:37
亚设网
分享


2017年1月,一位私募大佬被宣判,此后由北上资金引发的蓝筹股行情一路直上,启动一轮牛市,2017年底,中国平安(601318)股价涨至89元;中国太保涨至49元;新华保险涨至73元。

2021年7月,大佬出狱,5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人生起落,还在原地等他的,是股市还在3000点,而保险股的等待更深入一些,3家的股价分别60元、27元、44元。单看2021年截至目前的表现,上证指数微涨约2.64%,同期A股保险股股价却全部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保险股究竟怎么了?

须要指出的是,股价并不直接对应上市企业业务基本面,其反映的是一种预估价值,是投资者在当下时点、基于各种影响因子,对企业股票未来价值做出的一种预判,所以保险股价大跌,反映的是一种失望的情绪——半年来,上市险企基本面一路向下,而这与资本市场赋予保险股的高预期严重背离。

过于丰满的理想,过于骨感的现实,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细究之下,则是保险业底层逻辑已经发生彻底改变。

01

保险股价格暴跌背后:丰满的理想与骨感的现实

低估值、低涨幅、高分红,保险股与银行股、地产股一道被称为“三傻”,2020年,因疫情影响,上市险企业绩普遍承压,但考虑到市场发展潜力依然巨大,保险股也依然为价值投资者所青睐。

各家险企为摆脱2020年的低迷行情,纷纷从2020年10月开始布局新一年的开门红,人力到位、渠道产品政策到位,再加上重疾险新定义定于2021年2月1日切换,给人身险公司“炒停售”、销售旧定义重疾险提供了绝佳助力。

多个因素综合影响之下,人身险保险在2021年1月一扫2020年以来的低迷,打出了漂亮的开门红,交流数据显示,1月,人身险公司个险新单标保同比增速达到了40%。

及至2月1日,旧定义重疾险停售,新定义重疾险上市,经历前期的炒停售,保险公司普遍预计重疾险销售会出现暂时性的停滞,但通过产品升级、降价、扩展附加服务等手段,险企对于保持市场吸引力依然信心满满。

乐观的根源很简单,国内老百姓(603883,股吧)的收入水平正在增加,人均GDP已经连续两年突破1万美元大关,而从世界经验来看,这是保险业“腾飞”的新起点;更何况,无论是从保险深度,还是从保险密度来看,中国平均水平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信心满满之下的2月,人身险公司个险新单标保依然维持了较快增长,同比增速达到11%。

到3月份,人们才逐渐意识到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3月是新定义重疾险切换之后的第2个月,理论上是暂时停滞的重疾险销售逐步复苏的一个月,此时却仍然是直线向下,单月个险新单标保负增长达到29%,更出乎意料的是,这种向下的趋势一直持续,4月、5月个险新单标保负增长幅度分别达到37%、43%……

有高管用“一夜撞墙”来形容人身险业面对个险新单保费持续负增长时候的错愕,但事情就那么发生了,打了所有保险从业者一个措手不及,“传统的营销模式好像突然全部失效了。”

雄心勃勃的预期,遇上不期而至的业绩大滑坡,预期与基本面的严重背离之下,保险股股价一泻千里。根据慧保天下的统计,从1月4日开盘计算,截至7月13日收盘,上证指数微涨约2.64%,但同期的A股保险股股价却全部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

其中,中国平安最甚,6个多月的时间里股价下跌达到31.31%,市值减少超5000亿元;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天茂集团(000627,股吧),下滑幅度也都超过了20%;中国人寿、中国人保(601319,股吧)表现略好,但下滑幅度也超过了10%。

半年市值狂跌近万亿,这场2021保险股的溃败与变革逻辑

02

保险业基本面坍塌背后:保险业底层逻辑已经发生颠覆性改变

基本面严重偏离预期,A股保险股在2021年成为了下跌的重灾区。而分析影响基本面的原因,除上文提及的个险新单标保快速下滑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基础要素已经发生彻底改变,保险业发展的底层逻辑也随之而变,而这些才是影响保险股股价当下以及未来变化趋势的根本所在。

短期来看,偿二代二期工程、“双录”等新规的实施仍将对行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普惠型产品对于低端客户市场冲击已经形成,中高端客户市场机会尚存,但培养精英代理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长期来看,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人口红利的消退将从更长期的维度上影响行业发展。

普惠型产品冲击:保险业中低端市场逻辑已经彻底改变

过去2年来,内地“互助保险”、“百万医疗”、“惠民保”的大发展已经对客户的消费预期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1、2020年,互助保险头部企业相互宝、水滴互助、轻松互助的分摊成员数达到1.03亿、1458万、1569万,全行业合计分摊成员预计达到1.5亿人,年互助金额估计达到50亿左右。

2、众安尊享e生、太平e保无忧、京东安联臻爱无限等为代表的百万医疗险,年保费量预估达到500亿左右,用户数达到9千万左右,用3年左右的时间,单险种的渗透率走过了其他险种十数年的历程。

3、惠民保以一种福利形式登场,短短时间内,覆盖客群已超过4千万人,成为低收入群体商业保险的最重要构成。

三类险种的共同特征是保费低,百万医疗年保费500元左右,互助保险年分摊额300元左右,惠民保年保费100元左右,在一些地区更是可以直接用社保账户支付。

这些险种登场前,客户很难买到单独医疗险,医疗险往往是作为主险种的附加险种出现,例如,买一份年保费1万元的分红险,附加一份医疗险或是意外险,一单的总计保费是10500元。低价险种出现后,客户不用再购买主险,只需单独支付500元就可以得到需要的保障,但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原来的10500元潜在保费直降为500元,低价险种对潜在保费的替代效应在10倍以上。

价低质优险种普遍铺开,是内地保险互联网化、政府提高社会福利政策的成果,提高了人民保障水平,但也替代了保险公司潜在保费。

互联网普惠型产品冲击之下,中低端保险市场逻辑已经发生彻底改变,传统模式难以适用,不考虑“双录”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一批专注于中低端市场的代理人注定将被淘汰出局。

中高端市场机会尚存,但“精英代理人建设”尚未能全域铺开

中低端市场发展模式彻底发生改变,唯有中高端市场,在传统业务模式下,还存在一定的市场机会,可以看到,2021年以来,几乎所有的人身险公司都开始发力高素质代理人队伍建设,目标就是加大中高端客户市场的开发力度。

过往亲情保单模式下,客户是否理解保单不重要(这也导致了大量的后期保险投诉),但随着亲情保单越走越难,客户保险购买行为更为理性,需要代理人详细为客户解读产品。虽然高学历不见得意味着高超的销售能力,但高学历代理人,经过长达十数年层层的考试选拔,往往有着更好的学习能力,毕竟,保险产品是金融产品中较复杂的一种。

此外,过去一线负责人常戏称自己带领的是一支大妈的队伍,随着居民财富积累,财富层级提升,千万资产人群数量已超过200万人,圈层的融入问题很难回避,而高学历人才,往往离高圈层更近。

行业内提高代理人素质是长期持续发展方向,但在一线队伍面临着较重的人力拓展考核的情况下,坚持建设高素质代理人队伍必然面临着更高的前期招聘成本、培训成本、试错成本。另一方面,一线负责人的考核期只有半年或一年,不达标面临着降职或是解职,近1年来200多位高管的更换,1200多家机构的减少,侧面证明管理者的压力巨大。短期考核和长期建设的矛盾下,“长期”大概率为“短期”让路,所以,“精英代理人建设”始终没看到全域铺开。

监管环境变化:偿二代、双录等新政带来的不确定性正在增加

监管环境也是影响保险业基本面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在银保监会成立、架构重组、职能调整以及金融严监管的大趋势之下,一系列新规相继出炉,这些都给保险业基本面带来了直接影响。车险综改、新重疾定义、互联网保险监管办法、独立代理人新规、互联网人身险新规、短期健康险新规、意外险新规等等莫不是如此。

还有一系列重磅政策正在路上,例如银保监会消保局开始就全国版保险“双录”征求意见,该规定一旦实施,等于变相强化保险销售的过程管理,将显著加速低端代理人的流失,于900万保险代理人而言,注定是一次大洗牌。

更迫在眉睫的是“偿二代二期工程”即将正式实施,虽然监管放话会给某些受影响较大的险企三年过渡期,但其带来的深远影响,也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加以评估。

人口结构改变:劳动人口年龄中位数提升,客户投保意愿下降

在过去的20年里,内地保险业保持两位数的发展速度,得益于宏观经济的增长,得益于居民财富的积累,得益于人口红利,问题是,高速度能否一直保持。

仅从保险密度、保险深度的数据来看,2017、2018年左右,狂奔的速度在减慢下来。

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保险保持较高的速度,保险深度到达4%左右时,增长速度降了下来。国内保险业近20年的快速增长和日本彼时相似,关键的问题是,未来数年的人口结构变化是否支撑继续快速增长。

据笔者过往对保险客户年龄层的分析,客户群体年龄集中在35至50岁区间内,超过50岁之后,保险意愿显著下降。

从ILO-2020年数据看,比较劳动人口年龄中位数,日本为43岁,中国内地为41岁,离50岁分别为7岁和9岁,二者差距已经不大。

相较之下,股价表现相对平稳的友邦,其不仅深耕大陆地区市场,在其他亚太地区也有布局,而就其经营的其他地区劳动人口年龄中位数来看,马来西亚平均仅35岁,距离50岁还有15年;缅甸平均36岁,距离14年。更长的时间代表更多的保费空间,可能引致更强的资本市场信心,支撑友邦股价。

半年市值狂跌近万亿,这场2021保险股的溃败与变革逻辑

半年市值狂跌近万亿,这场2021保险股的溃败与变革逻辑

劳动人口年龄中位数

人口红利消退:代理人深陷增员难,人海战术无以为继

对于国内人身险公司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人口红利减退,同时也意味着代理人数量将再也难以扩张,而这是过去粗放发展模式下,保费增长最重要的支撑因素之一。

“大进大出”队伍增员模式在2018至2019年已经动力不足,2020年又被疫情添了一把火,新入职或低层级代理人,在疫情环境下,面临更大的销售难度,保护期过后,持续业绩不足必然脱退,各公司的代理人基本法仍维持着原有的考核水平,达不到最低线的代理人只能离开。

同时,代理人队伍的收入本身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MDRT会员站在收入的顶层,而底部区域,收入水平与当地最低收入水平基本相差无几,新职业的出现,使业绩不佳的代理人倾向于转型,专车司机、快递员、地产销售……近期经常遇到一些专车司机,之前从事保险行业。职业间的流动,使代理人增员难度进一步加大。

直观看,平安人寿代理人人数在21Q1出现近年来第一次低于100万人的情况,可能和股票技术分析中支撑位概念相似,向下突破100万整数对投资人来说,也造成信心打击。

半年市值狂跌近万亿,这场2021保险股的溃败与变革逻辑

# 结语 #

基本面影响预期,预期改变股价。前期的雄心勃勃与后期惨淡的现实之间强烈的反差,共同造就了保险股股价的大幅下滑。

而现在,影响保险业发展的基础要素在变、保险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在变,保险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仍在增加,无论是对于保险业界人士还是对于上市险企投资者而言,眼下最需要的,或许就是认清形势。

或许,当资本市场对保险业发展形势的认知逐步清晰,预期与基本面逐步趋同之时,就是保险股股价筑底之时。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慧保天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