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赛格大厦振动原因已查明,真相来了。
“5·18”赛格广场大厦振动事件一度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如今,经过近两个月的专业调查后,大厦振动原因揭晓。
今日早间,深圳发布公众号刊发赛格广场大厦振动事件处置进展显示,专家组认为,桅杆风致涡激共振和大厦及桅杆动力特性改变的耦合,造成了赛格广场大厦的有感振动,通过大量检测、监测、试验和分析论证,并经多方复核、鉴定,赛格广场大厦在设计荷载范围内和正常使用情况下主体结构是安全的,可继续使用。但专家组认为需要实施桅杆拆除工程,修复结构局部累积损伤。
该事件迅速冲上微博热搜榜第六,与此前“5.18”事件一样,收获大量点评。有意思的是,由于该解释太过专业,网友一时不知如何评论。
评论区中有热心的专业人士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帮忙解释,大多数网友表示“字都认识,就是看不懂”。
热心网友解释称“简单来说,就是楼顶那根桅杆的设计出了问题,随着大楼使用时间的增加,桅杆跟楼体的连接处、以及楼体本身的一些材料出现了变化,从而发生共振,现在是要把那根桅杆拆掉”。有网友认为,“ 和虎门大桥差不多。风经过桅杆,形成交替排列的卡门涡街,结构物受到一个带有周期性的力,而这个周期恰好与大楼的自振周期碰上了,因此导致了共振现象的发生。”
权威专家认定大厦结构安全
2021年5月18日,赛格广场大厦出现有感振动,深圳市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市应急局与福田区政府组织物业管理方立即对大厦内人员进行有序疏散,对大厦实行封闭管理,并每天在“深圳发布”等官方渠道发布赛格广场大厦的振动、倾斜、沉降等监测数据。同时深圳市住建局组织院士专家和权威技术团队对大厦结构安全和振动原因进行论证分析。
此前,网上流传的一份《深圳赛格广场大楼振动原因及防治措施初步分析》提出,该大厦振动的罪魁祸首是位于楼顶的天线,天线在特定风况下产生涡激共振,带动大楼振动不止。
而此前专家给出的结论认为,该大厦上下震颤主要受风影响;其主体结构是安全的,内部结构坚固。
近两个月后,事件处置进展如何,大厦结构是否安全,振动原因是否查明,商户如何安置……近日,相关单位负责人和专家接受媒体采访,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深圳市住建局负责人回应:该局按照“科学、精准、严肃、稳妥”的原则,组织多方力量做好技术处置工作。一是组建由岳清瑞、周福霖、聂建国、陈政清、陈湘生5位工程院院士和勘察设计大师等参加的专家组,负责技术统筹把关,专业领域涵盖工程诊治、振动控制、组合结构、风工程和岩土工程等。二是由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作为总技术牵头单位,组织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市房屋安全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鉴定中心“背靠背”开展检测监测鉴定,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分别对有关方案和技术成果提供咨询意见,清华大学、广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湖南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等16个科研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开展专业论证分析。三是由原设计单位、第三方权威机构、专家团队,对安全论证和原因分析成果进行三重审核把关。
专家组回应:一是原设计单位华艺设计公司依据原设计规范和现行设计规范,对大厦进行了结构安全复核验算,并经广东省超限委审查通过;二是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深圳市房屋安全和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鉴定中心对大厦进行了系统地结构动力性能测试,并采用了包括激光多普勒测振、超声相控阵测试、音频加速度测试等技术,对大厦结构构造、结构损伤、材料性能、组合结构共同工作性能、节点连接、剪力墙与核心筒设置等进行全面检测分析,分别独立地依据检测数据,按原设计规范和现行设计规范进行验算分析和评估,出具了结构安全鉴定意见;三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对设计复核和检测鉴定工作出具了通过论证意见。
5月18日以来,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对赛格广场大厦的振动、倾斜、沉降等指标进行了实时、持续监测:加速度最大值为0.067m/s2,小于国家《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顶点风振加速度限值0.25m/s2的相关规定;倾斜率在0.00%~0.05%之间,小于规范允许值0.2%;每日沉降变化量在-0.45mm~0.42mm之间,累积沉降量在-0.62mm~0.42mm之间,建筑物沉降稳定。
最后,专家组得出统一意见:通过以上大量检测、监测、试验和分析论证,并经多方复核、鉴定,赛格广场大厦在设计荷载范围内和正常使用情况下主体结构是安全的,可继续使用。
振动原因是什么?
桅杆风致涡激共振是直接原因。
既然大厦结构安全,可以继续使用,那么缘何会突然出现振动,这是各界关注焦点?
5月18日13时50分许,深圳应急管理接到报告,称深圳华强北赛格大楼出现摇晃。经查看分析全市地震监测台站数据,深圳未发生地震,目前该大厦已经封闭,大厦内人员已全部撤出。据介绍,消防、公安部门已经介入。5月19日,有媒体报道,有商家表示下午一点半到两点之间,深圳赛格广场大楼再次出现晃动。
7月15日,“深圳发布”披露,专家组通过技术调查、环境和设备运行调查与测试,排除了地铁运行、周边工程施工或爆破、空调机组运行等影响因素。通过对风致振动与结构累积损伤的重点分析,专家组认为:桅杆风致涡激共振和大厦及桅杆动力特性改变的耦合,造成了赛格广场大厦的有感振动。
其中,桅杆风致涡激共振是引发大厦有感振动的主要外因。据悉,专家组一是对桅杆开展专项动力性能测试和分析。采用了多普勒激光测振、振动视频图像识别等技术手段。结果表明:桅杆在5月18日-20日发生了21次频率为2.12Hz反向位从静止开始的非对称风致涡激共振。二是对大厦开展持续的动力性能监测和分析。从大厦地下室到顶层桅杆进行了加速度等实时监测,实测了振动形态、频率、阻尼比等各项动力参数,得出了前20阶的各种振动条件下的主要振动模态。结果表明:5月18日-20日大厦发生的有感振动为高阶弯扭组合模态,与桅杆振动频率同为2.12Hz。三是激振测试验证了桅杆的振动可以带动大厦振动。对桅杆和大厦开展了不同位置、不同方向、不同频率共26个工况、63组的激振测试。结果表明:在2.12Hz频率下,桅杆的第四阶非对称振动可以带动大厦发生高阶弯扭组合振动。
“在稳态且持续一定时间的特定风场条件下,大厦桅杆产生了频率为2.12Hz的第四阶反向位非对称涡激共振,激发了大厦主体结构频率同为2.12Hz的高阶弯扭组合模态,进而引起大厦主体结构有感振动。”专家组认为。
另外,大厦及桅杆动力特性的改变是引发大厦20余年后才发生有感振动的主要内因。
据专家组分析,大厦使用20余年后,局部楼层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及桅杆连接点等累积损伤使结构频率、阻尼比等动力特性发生了改变,桅杆和大厦主体结构具有了2.12Hz的共同振动频率,形成了共振的必要条件。上述局部累积损伤只是对结构动力特性产生了影响,不影响主体结构安全。
后续赛格广场如何处置
那么后续赛格广场如何处置,如何处理商铺问题等?深圳官方也给出了答案。
专家组建议,需要实施桅杆拆除工程,修复结构局部累积损伤。专家组认为,拆除桅杆可以有效解决大厦有感振动问题,桅杆原有的防雷、航标功能可在桅杆拆除后在楼顶重新布设。
深圳市住建局负责人表示,该局组织制定的桅杆拆除施工方案经过了三重把关:一是原设计单位就拆除施工对主体结构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复核;二是根据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对施工方案提供的咨询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拆除方案;三是拆除方案通过了由住建部、广东省住建厅推荐的专家以及深圳市知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论证。
拆除工程将于近期择机实施,并同步开展损伤修复工程,有效工期约32天。如受暴雨、台风、高温等极端天气影响,将适时停止施工作业,工期顺延。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拆除期间,将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对赛格广场大厦及周边部分道路进行封闭管理。
深圳市福田区政府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为广大商户提供临时经营场所,有临时经营需求的商户可向赛格广场大厦管理处提出申请。引导各方依法依规进行协商,妥善解决商户诉求。桅杆拆除工程和累积损伤修复工程完成后,将组织商户租户回迁,尽快恢复大厦常态化经营。
7月15日,深赛格(000058)股价微跌,截至发稿跌约1.3%。据公司此前披露公司持有赛格广场物业39900㎡,公司全资子公司赛格物业发展是赛格广场的物业管理服务单位。
此次沟通会上,大厦业主方赛格集团负责人表示,在大厦恢复使用后,将进一步加强大厦物业管理。
高层建筑设计难点是抗风
“在结构设计中,关键问题就是如何让建筑物抗震抗风。”中铁建设集团建筑设计院院长张向东此前向媒体公开表示,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在地震带上,因此抗风是设计高层建筑需主要考虑的因素。
张向东表示,在正常的风压状态下,若地面风速显示为5米/秒,相当于3级风,那么到90米高度,风速就可达15米/秒;若高度达300至400米,风力将更大,或超过30米/秒,相当于11级风,会产生极大的破坏力。
在11级风中,建筑物会怎样?“比如高403米的上海金茂大厦,在设计风荷载(风吹在楼体上引起的载荷)作用下,顶部位移最大可达0.8米。”张向东说:“这个位移一般人难以察觉。”
如果风的振动频率和建筑物自身的振动频率相同,建筑物就会“随风起舞”,这种现象被称为共振。“当共振超过一定幅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甚至形成安全隐患,并且建筑内的人员也会感到不适。”张向东说,在设计高层建筑时,抗风设计必须满足结构的强度、刚度、舒适度、抗疲劳破坏等设计要求,确保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倒塌、开裂,也不会发生过大的位移,以保证结构的安全。
相关报道:
深圳赛格大厦振动原因公布!专家组:将择机拆除桅杆
(文章来源:e公司)
文章来源: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