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市值管理横行,真市值管理难行

财经
2021
07/17
18:35
亚设网
分享

红周刊 特约 | 胡东辉

证监会对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其中就包括伪市值管理。所谓伪市值管理,就是以市值管理之名行操纵股价之实。市值管理与操纵股价之间在理论上是有清晰边界的,但因为有伪市值管理的搅和,这个边界显得有些模糊不清了,也因此把真市值管理的名声给搞臭了,市值管理已经和伪市值管理混为一谈,成为一个容易让人引起操纵股价联想的负面符号。由于真市值管理仍然受到政策鼓励,而伪市值管理又总是打着市值管理的旗号,两者之间确实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因此市值管理前途堪忧。

市值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从理论上来说,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基于市值信号,顺应市场规律,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管理方法与手段,实现公司价值创造最大化、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战略管理工程,是有益于创造更大企业价值和股东价值的微观管理。市值管理必然要关注上市公司市值变化,需要创新升级公司管理,实现市值最大化或者最优化,这个创新过程就是市值管理的过程。而伪市值管理则是上市公司及实控人与相关机构和个人相互勾结,滥用持股、资金、信息等优势操纵股价,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扰乱证券市场秩序。两者之间是有明确边界的,但也有模糊地带。

伪市值管理之所以有生存空间,就是因为切中了市值最大化这个要害。市值最大化这个目标是没有终点的,何为市值最大?市值大了之后还有更大的市值,因此没有市值最大,只有市值更大,这是一个动态过程,无穷无尽。100亿元市值相较于50亿元市值,可谓大;但相较于1000亿元市值,却显得太小,而1000亿元市值相较于1万亿元市值,则又是小巫见大巫了。如果按照真正的市值管理,要实现上市公司市值最大化,过程缓慢又漫长。但伪市值管理通过操纵股价,可以加快实现市值最大化的进程。

伪市值管理外界不易察觉

如果只看结果不看过程,那么伪市值管理显然更具优势。市值管理涉及主体包括大股东、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等,涉及内容包括公司战略与战术、财务与法务、品牌与危机管理、客户关系与投资者关系等。伪市值管理也要涉及这些主体和内容。两者都有做大上市公司市值的目标,只是有合法和非法之分。但伪市值管理非法操纵股价是具有隐蔽性的,采取的很多手段也是真市值管理也会用到的,区别主要在于主观动机,而这是外界不易察觉的。比如发布利好消息,外界怎么能看得清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纯粹的信息披露还是为了刺激股价呢?

真市值管理其实也是希望借利好消息提振股价的,否则管理从何说起?这正是伪市值管理赖以生存的空间,也是真市值管理的尴尬之处。市值管理都是要把上市公司的市值做大,没有哪个市值管理是要把市值做小的。真市值管理不会去操纵股价,但还是要管理市值的。公司股价高低是由市场决定的,上市公司怎么管理呢?管理就意味着干预,真市值管理是通过间接手段,比如提升公司业绩,改善公司外在形象等,这些手段伪市值管理也会用到,区别是真市值管理不会直接或间接动用资金去参与市场炒作,而伪市值管理是在暗中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直接参与甚至主导市场炒作。

市值管理考核指标之弊

如果暗中炒作这一块不被外界发现,谁能分得清真伪市值管理呢?理论上的清晰边界和现实中的模糊地带并不是泾渭分明很容易分辨的,同样的信息披露,却完全可以被伪市值管理加以利用。理论上的清晰可辨边界,是建立在伪市值管理已经被揭穿这个大前提下的,任何未被揭穿的伪市值管理,事先都是很难分辨清楚的,否则伪市值管理根本不可能有生存空间。伪市值管理的“伪”字,是在被揭穿后才贴上的标签,在此之前,伪市值管理的头上并没有贴着“伪”字标签。也可以这么说,真市值管理就是伪市值管理所依附的生存空间,没有市值管理,也不可能产生伪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的尴尬之处就在这里,真正让市值管理形成影响的却是伪市值管理。市值管理本是舶来品,但到了A股市场之后很快就引来了伪市值管理,因为这能给非法操纵股价提供最好的掩护。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也很难抵挡伪市值管理的诱惑,因为他们有市值考核指标,伪市值管理能帮他们轻松达成考核指标。如此来看,根源还在于把市值管理列入考核指标,如果没有这个考核指标,伪市值管理的生存空间将被大大压缩。

(本文已刊发于7月17日《红周刊(博客,微博)》,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