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汉堡、一半的价格”“进店享半价”,这是华莱士在激烈的快餐竞争中打出的口号。谁也未曾想到,如今连食品安全也“打半价”了。
7月17日,一条暗访华莱士北京某门店后厨的视频引发关注,鸡块掉在在干地面上便捡起放回去、掉在湿地面上则捡起来重新炸的画面触目惊心;随后,华莱士发布致歉声明,称涉事餐厅已停业整顿;监管亦表示关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华莱士上海174家门店进行专项突击检查,并约谈华莱士上海总部。
事实上,在本次被爆食品安全问题前,华莱士一度被视为“差生逆袭”的典范:国产洋快餐第一品牌、隐形富豪、门店数量碾压……
一天内从云端跌落,华莱士的商业版图中又有哪些“隐秘的角落”?
门店数超肯德基和麦当劳总和
华莱士这个名字来自创始人,20世纪90年代肯德基、麦当劳掀起“洋快餐”风潮,福建福州的“华氏兄弟”——华怀余、华怀庆亦嗅到商机,凑了8万元在福州师范大学门口开了一家小店,专卖洋快餐,并植入了兄弟俩的姓氏,取名“华莱士”。
华莱士历经3个发展时期:2001年,还是8万元的校门小店;2009年成立公司实体,即福建省华莱士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2016年以“华士食品”挂牌新三板,市值约9070.99万元。
数据显示,都是“洋快餐”,华莱士人均价格仅18.62元,远低于肯德基(33.98元)、麦当劳(27.37元),很快便实现了“农村包围城市”式反超:
截至2021年6月30日,肯德基中国大陆门店数量8044家,麦当劳4880家,华莱士门店数量则比两家巨头之和还要多,达1.88万家。而这一数字在2015年7月末,仅为1864家。
数据源自“窄门餐眼”
规模迅速扩张,但华莱士仍自我定位为一家“批发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华士食品主营业务为批发零售预包装冷冻食品及西式快餐行业所需产品,包括白条鸡、腿肉、鸡翅等冻货类,沙拉酱、番茄酱、 黑椒粉、辣味粉等调理类,以及净水机、制冰机、工作台等餐饮设备。
商业模式则是集中采购模式,即由华士食品向各快餐店提供食品原料、设备等供应,统一询价、集中采购验收和配送。这形成了华士食品对该模式的依赖,原料供应成为绝对主营业务。
华士食品2020年报显示,原料供应类全年营业收入34.93亿元,占比99.99%,剩余不足0.01%的部分则由咨询服务收入构成。华士食品拥有“华莱士”商标,通过为客户提供统一的“华莱士”品牌快餐店设计、装修方案以及快餐店开设前的辅导,收取1万元咨询服务费用。
餐饮寒冬下业绩两位数增长
近年来,华士食品业绩表现良好,并实现持续盈利。
2016—2020年报显示,华士食品全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08亿元、16.45亿元、23.26亿元、25.50亿元、34.94亿元,分别增涨71.82%、48.52%、41.38%、9.63%、37%;净利润分别为2154.04万元、3497.98万元、5075.56万元、5460.41万元、9209.47万元,分别增涨121.02%、62.39%、45.10%、7.58%、68.66%。
虽营收、净利均有增速放缓趋势,但在2020年疫情重击餐饮行业的背景下,华士食品却强势反弹,增速重回两位数,并交出史上最好成绩单。对于逆势高增的原因,该公司解释系市场需求提高,同时增加了一些新的客户——该业绩增长的原因,曾在华士食品2017—2020年报中屡次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业绩同比大幅增长的2019年、2020年,华士食品前五大客户“大洗牌”,仅剩上海沃进贸易有限公司一家老面孔,总销售额占比从12.26%下降至8.68%。新进的4大客户中,经天眼查股权穿透后发现,第二大客户山东榕厦贸易有限公司实控人陈晋军,同时担任华莱士全资子公司监事一职。
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下降、营业收入却高速增长,在业绩解释方面,华士食品未免有几分敷衍。
华莱士家族齐入驻供应商
相比之下,2020年华士食品的前五大供应商较稳定,但大多系关联方。
第二大供应商山东味库食品有限公司为上海榕大实业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后者股东和华士食品股东共有7人重合,其中华怀余、凌淑冰合计持有64%的股份,为最终受益人。
公开转让书显示,华怀余、凌淑冰共同为华士食品的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并自2015年11月构成为期5年的一致行动人关系。凌淑冰何方人士?正是华怀余弟媳,弟弟华怀庆的妻子。
而第五大供应商福建南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王科技),股东名单中也出现了华莱士家族的身影,且股份占比累计27.74%,仅次于南王科技实控人及其关联方,个中关系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华莱士是南王科技的第二大客户,2020年南王科技与华莱士的关联交易占比达到16.06%,主要为南王科技向华莱士销售纸盒、纸筒、纸杯等食品包装。
是否有利益输送之嫌?此前南王科技曾回应表示,不存在关联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情形,也不存在通过关联交易输送利益的情形。
食品安全成“拦路虎”
从和府捞面到良品铺子,在近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上,华莱士又续添了一把火。
此前,华莱士曾提示产品质量及食品安全控制的风险,表示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控制体系,如:挑选口碑较好的供应商、要求供应商具备相应的食品生产资质、食品入库时进行检验、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可以将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但真的行之有效吗?
不仅屡被媒体曝光后厨操作不规范,社交媒体上也充斥着对华莱士品控的担忧。诸如黑猫投诉平台有关华莱士的549条投诉中,不乏“吃出头发”“吃出虫子”“吃出铁丝”“肉没炸熟”的反馈。
靠低价和促销打下市场后,如何把控食品安全关,或成为华莱士下一步的突围重点。
(张星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