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比重20%以上,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
7月21日,上海市发布《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提出,要形成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为核心的“9+X”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体系。
《规划》提出,到2025年,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新支柱,谋划布局一批面向未来的先导产业。初步建成带动长三角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技术策源地,引领全国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创新高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
上海重点打造“9+X”产业发展体系
《规划》要求,重点打造以三大产业为核心的“9+X”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体系。
所谓“9+X”具体是指:
三大核心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
六大重点产业: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新材料、新兴数字产业。
前瞻布局一批面向未来的先导产业:重点布局光子芯片与器件、基因与细胞技术、类脑智能、新型海洋经济、氢能与储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先导产业。
《规划》还明确了一系列“十四五”时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的发展目标。其中提出:
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
到2025年,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空天海洋、新材料等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参与制定一批国际标准。
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2.6万家,形成一批百亿销售、千亿市值的领军企业。
到2025年,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若干千亿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此外,在空间布局上,《规划》将打造“两极两带”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其中,两极为张江科技创新极和临港产业增长极,两带为环中心城区的高技术服务产业带和环郊区的高端制造产业带。支持各区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园区。
集成电路:培育全流程电子设计自动化平台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达到20%左右,力争在制造领域有两家企业营收稳定进入世界前列,在设计、装备材料领域培育一批上市企业。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先进制造工艺进一步提升,芯片设计能力国际领先,核心装备和关键材料国产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
《规划》明确,将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封测、装备和材料。其中,将提升5G通信、桌面CPU、人工智能、物联网、汽车电子等核心芯片研发能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工具供给能力,培育全流程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平台,优化国产EDA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加快研制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刻蚀机、清洗机、离子注入机、量测设备等高端产品。提升12英寸硅片、先进光刻胶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达到8%左右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达到8%左右,加速培育壮大一批本土创新型企业,持续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到2025年,实现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生物医学工程产品制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规划》明确,将重点发展创新药物及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服务。其中,将围绕新靶标、新位点、新机制、新分子实体,重点发展抗体药物、新型疫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高端生物制品,靶向化学药及新型制剂,现代中药等。
人工智能:到2025年总体发展水平国际领先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达到15%左右,一批独角兽企业加速成长,一批龙头企业持续落地,全产业链布局基本成形。到2025年,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国际领先行列,人工智能成为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规划》明确,将重点发展智能芯片、智能软件、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其中,将重点推动通用计算GPU研发与产业化;面向智能图像识别、智能驾驶等应用,研制深度学习云端定制系统级芯片(SoC)以及“芯片+软件平台+服务器”的云端智能服务器。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性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和控制软件。突破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AS)核心技术,重点开发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融合一体化传感系统
部署六大重点产业产值营收目标
除三大核心产业外,《规划》也部署了六大重点产业的重点任务。具体来看:
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3500亿元左右。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比重进一步提升,推动重点汽车制造企业加速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转型,培育一批销售规模百亿级汽车零部件中小企业。
高端装备制造:到2025年,上海高端装备制造产值达到3000亿元左右。着力优化船舶产业产品结构,大力推动机器人、能源装备、节能环保装备、轨道交通、高端机床等成套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
航空航天:到2025年,上海民用航空航天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左右。加强自主创新,推进民用航空航天产品产业化、系列化发展,加快全产业链发展和集聚建设,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信息通信:到2025年,上海信息通信产业产值达到3500亿元左右。围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下一代IP网络、全光通信设备等通信和网络产业发展,提升新型显示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物联网核心技术突破,保持电子设备制造产业稳定发展。
新材料: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达到3200亿元左右,在3-4个关键领域进口替代及国产化进程取得明显成效,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细分领域隐形冠军。重点发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
新兴数字产业:到2025年,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为核心的新兴数字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左右,培育20家垂直细分领域数字经济龙头企业,打造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全面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能级,推动经济领域数字化转型。
上半年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两年平均增12.3%
在7月21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上半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其中披露,上半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7164.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6%,两年平均增长12.3%。其中,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高端装备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5倍、32.1%和24.5%,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6倍、27.3%和6.7%。
在当下作为重大战略发展的集成电路领域,上海一直保持着较快发展,为《规划》的落地提供了先决条件。《规划》指出,在“十三五”期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逐年递增,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3.7%提高到2020年的4.1%。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实现量产,7纳米和5纳米刻蚀机进入国际先进生产线,桌面CPU、千万门级FPGA等关键产品达到国际主流水平,12英寸大硅片实现批量供应。
值得注意的是,“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培育在半导体行业作为关键角色的全流程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平台。中金公司研究部指出,EDA工具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等各环节,在整个半导体行业中扮演关键的基础性角色。
中金公司研究部指出,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数量大幅增长,为我国EDA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销售额为37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3%。
中金公司研究部认为,全球数字化转型正带来新一轮算力需求爆发,后摩尔时代芯片设计成本普遍大幅增长,差异性竞争使得系统厂商对芯片定制化需求不断增加。EDA工具在面临新的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EDA2.0时代的发展机遇,未来开放化和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平台化和服务化的发展路径将成就中国EDA行业的广阔前景。
相关报道:
上海市印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上海:“十四五”期间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达到20%左右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