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市两周年 “建制度”营造高水平生态体系

财经
2021
07/22
08:38
亚设网
分享

科创板开市两周年 “建制度”营造高水平生态体系

数据来源:上交所 图虫创意/供图 本版制表:朱凯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在上交所鸣锣开市,一个全新板块诞生。而今科创板开市已届两年,上交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311家,总市值47759.6亿元。科创板IPO融资3805.85亿元,超过同期A股IPO融资总额8842.92亿元的四成。

今年6月举办的第十三届陆家嘴(600663,股吧)论坛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指出,两年来,我们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工作方针,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理念,推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项重大改革平稳落地。从目前的情况看,改革整体效果较好,符合预期。

一项突破拉动整个体系升级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绝非简单的发行制度变化,而是市场格局与监管生态的全面升级。

上交所副总经理卢文道认为,科创板注册制改革试点,再造了发行上市领域的“营商环境”,科创企业上市更容易、发行上市更可预期、发行上市定价更自主。

“在科创板规范化制度框架下,传音顺利完成IPO融资。”传音控股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之后,公司在信息披露、企业合规运营、‘三会运作’等方面能力均得到提升,进一步增强了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和留存力度。”

科创板集聚了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科创企业,产业集聚和品牌效应逐步显现。例如,金山办公、奇安信等32家软件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数字产业;君实生物、微芯生物(688321,股吧)等22家生物制药公司重点介入癌症、艾滋病、乙肝、丙肝等治疗领域。

芯原股份董事长戴伟民向记者表示,芯片产业链分工不断细化,行业轻设计(Design-Lite)运营模式升级,设计公司将专注于芯片定义、架构、软件/算法、市场营销等,并将前端和后端设计、量产管理等外包给设计服务公司。

绿的谐波有关负责人称,公司核心产品谐波减速器是高端装备的核心基础零部件。产品应用领域将从工业机器人(300024,股吧)更多拓展到数控机床、医疗器械、新能源等。

风投资本加入科创“同盟军”

科创板的设立,为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行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了有效而长期的资本融资场所,也为参与早期投资的风投资本新增一条优质退出路径,这有助于形成“投资~退出~再投资”的良性循环。

2018年,由于政策变化,各类资金的入场通道受到限制。调查显示,2019年大多数中小VC/PE(风投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已减少或停止新基金的成立,参与投资活动的机构数量相比2018年减少三成,创投交易数量减少48.05%,交易总金额骤降44.51%。

在注册制逐渐放开的政策红利下,创投机构退出通畅,整个行业迎来春天。投中研究院今年2月一份报告称,2020年,境内外上市的565家中国企业中,386家背后得到VC/PE机构支持,渗透率高达68%。创投机构成为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是创新资本形成的关键力量。

“科创板首批上市的25家企业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渗透率超过90%。科创板在上市标准上对财务指标、股权结构放宽,在退出方式上增加非公开转让,将有利于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类资金的退出。”天首资本总裁李月婷认为。

上交所副总经理卢大彪在近期一次论坛上表示,一些原本难以在境内上市的科创企业,现已在科创板成功发行上市。科创板推出后,VC/PE等创投资本“投早、投中小、投科技”的特征更加明显。

分析人士称,科创板开市以来的创新交易机制安排和非公开询价转让制度,引导创投资本有序退出,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长期投资者持续加仓,实现了长期投资与风险投资的有序“接力”。

资本激励中国科研体系崛起

“科创板改革最大的意义,在于让中国的科研体系崛起。”天风证券副总裁、研究所所长赵晓光表示。

7月1日,华海清科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创板IPO提交注册。早在2013年4月,清华大学批复同意将30项化学机械抛光核心技术以知识产权出资入股,组建天津华海清科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并将清华方持有的股权40%按比例奖给3位主要成果完成人——路新春34.125%、雒建斌31.875%、朱煜34.000%。其中,朱煜为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长聘教授。

类似于朱煜教授这样的激励故事,正在科创板市场不断上演。据统计,近三成科创板公司实控人为高校教师或科研人员背景,20余家科创板公司为海归人才创业,还有中国电研等6家公司是科研机构转制而来。科研人才兴办实业,有效带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运用。

记者注意到,交控科技(688015,股吧)、铂力特(688333,股吧)等企业背后,有高校系的科技创新力量支撑,相关研发成果不断向实业领域加速转化;科前生物2016~2018年的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为6.48%、8.44%和5.52%,公司28项发明专利中,13项为科前生物与华中农业大学共有;泰坦科技为科研工作者、分析检测人员提供一站式科研产品与集成配套服务,其产业下游涵盖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和企业研发检测等部门。

芯源微董事长宗润福表示,芯源微的研发主体是就地取材,立足辽沈装备制造基地的人才和产业配套能力,同时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以顾问和引进人才等方式不断充实提升研发团队。

不难发现,高校科研力量为企业发展贡献资源,企业设立又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渠道,彼此形成一个高水平的良性循环。

科创板开市两周年 “建制度”营造高水平生态体系

(张洋 HN080)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