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王君晖
《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于上个月落地,存量超7万亿的现金管理类理财市场走向“新老划断”过渡期的同时,商业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也面临着新规带来的产品转型压力。监管除了着重加强对理财业务的存量整改,对严控增量的净值型产品也进行了检查。而近期,针对银行理财业务,监管频现重拳出击,银行理财估值对成本法的偏好反映出净值化转型依然路漫漫。
银保监会日前公布的对浦发银行(600000,股吧)的一张罚单中,违规事由首次出现“净值型理财产品估值方法使用不准确”。其他涉及理财产品的违法违规的事由包括未严格执行理财投资合作机构名单制管理、理财产品相互交易调节收益、使用理财资金偿还本行贷款、理财产品发行审批管理不到位、权益类理财产品投资非权益类资产超比例、公募理财产品持有单只证券市值超比例等。
《通知》中,影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规定不仅有对投资范围、集中度等方面的限制,新规还对现金管理类产品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核算设置规模类指标限制,明确同一商业银行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月末资产净值,合计不得超过其全部理财产品月末资产净值的30%。理财公司方面,同一理财公司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现金管理类产品的月末资产净值,合计不得超过其风险准备金月末余额的200倍。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理财市场规模达到25.03万亿,同比增长7.02%,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18.28万亿元,占比73.03%,较去年同期提高23.88个百分点。
一位北京地区的银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上述要求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整改压力还是挺大的。由于此前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是理财子公司做大规模的“利器”,一些理财子公司存续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甚至能超过总规模的30%,这意味着单单风险准备金就需要上亿规模。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为了让银行理财净值“看起来”稳定上升,减少净值的起伏波动,一些银行理财产品会通过“借道”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底层资产中配置一定比例的PPN(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非公开公司债、ABS(资产支持证券)、ABN(资产支持票据)等可以采用买入成本法计价的资产。
光大证券首席金融业分析师王一峰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现金管理类产品因为可以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核算,净值表现相对平滑,客户接受度高,容易做大规模。从2019年末到现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已增长百分之七八十,占符合资管新规产品规模约50%,现在没有任何理财产品能达到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增长速度。但现金管理类产品某种程度上具有资产池业务特征,其规模过大不利于理财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不利于资管机构的能力培养,也容易积累流动性风险,上述监管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的过快膨胀,也为可能发生的风险冲击留有化解资源。
银行理财估值对成本法的偏好反映出净值化转型依然路漫漫。有大行理财子公司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银行理财投资配有大量可用成本法计价的债券作为底层资产的信托计划,并以此平滑净值波动的情况在业内确实存在。但这主要反映出两方面问题:一是银行理财净值化的标准还不够具体,二是投资者对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还需进一步提高接受度。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