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赛道又迎重磅政策!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声 健全“新能源+储能”激励机制

财经
2021
07/24
10:31
亚设网
分享

目标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

7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同日,A股储能板块受此消息影响短线拉升,截至收盘,鹏辉能源、南都电源涨超7%、天合光能涨超4%。

最牛赛道又迎重磅政策!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发声 健全“新能源+储能”激励机制

(截图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

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CESA)统计,2020年1-12月份,我国新增投运储能装机容量总计2586.1MW。抽水蓄能新增装机容量为1800MW,占比为69.5%,排名第一;电化学储能新增装机容量为785.1MW,占比30.4%,排名第二。2020年新增投运的电化学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储能新增装机容量为762.3MW,占比97.1%,排名第一;铅酸蓄电池储能新增装机容量为14.2MW,占比1.8%。

4月14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发布《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1》(下称“白皮书”)。白皮书指出,随着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储能的规模化应用迫在眉睫,如果未来两年能有稳定的盈利模式保驾护航,“十四五”后期,即2024年和2025年将再形成一轮高增长,累计规模分别达到32.7GW和55.9GW,以配合风、光在2025年的装机目标。

不同于白皮书的预计,本次《指导意见》提出了更高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

《指导意见》还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

同日,A股储能板块受此消息影响短线拉升,截至收盘,鹏辉能源、南都电源涨超7%、、天合光能涨超4%。

健全储能价格机制和“新能源+储能”激励机制

《指导意见》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分别是强化规划引导,鼓励储能多元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壮大储能产业体系。完善政策机制,营造健康市场环境。规范行业管理,提升建设运行水平。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督保障工作。

在强化规划引导,鼓励储能多元发展上,《指导意见》提出,将研究编制新型储能规划,进一步明确“十四五”及中长期新型储能发展目标及重点任务。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化布局。还将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鼓励围绕分布式新能源、微电网、大数据中心、5G基站、充电设施、工业园区等其他终端用户,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

在推动技术进步,壮大储能产业体系上,《指导意见》提出,将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引导提升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重视上下游协同,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积极推动从生产、建设、运营到回收的全产业链发展。支持中国新型储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支持结合资源禀赋、技术优势、产业基础、人力资源等条件,推动建设一批国家储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在完善政策机制,营造健康市场环境上,《指导意见》提出,将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助推的原则,明确储能市场主体身份,加快推动储能进入并允许同时参与各类电力市场。建立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研究探索将电网替代性储能设施成本收益纳入输配电价回收。完善峰谷电价政策,为用户侧储能发展创造更大空间。对于配套建设新型储能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可采用政策倾斜的方式,健全“新能源+储能”项目激励机制。

此外,《指导意见》还提出,将建立健全各地方新建电力装机配套储能政策。督促电网企业明确并网流程,及时出具并网接入意见。鼓励各地开展先行先试,加快新型储能技术和重点区域试点示范,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为储能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高品质储能电池需求或将增加

《指导意见》在4月公开征求意见时,平安证券曾指出,《指导意见》构建了新型储能发展的政策框架,未来将主要依托市场机制,推动新型储能加快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出落实主体发展责任,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应分解落实新型储能发展目标,按年度编制新型储能发展方案。

光大证券则指出,该文件并未对电化学储能一刀切,而是对一致性和安全性难以保证的梯次电池暂时叫停。若电池一致性不好,容易引发热失控等故障,特别是大功率动力、储能电池组。因此,储能对于高品质储能电池需求将增加,龙头电池厂商在电池一致性控制方面具有优势,有望受益。虽然短期会导致一些梯次电池储能项目停滞,但从长远来看,反而会倒逼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行业有望出清,格局会向头部企业集中。

白皮书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的电化学储能市场将正式跨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主要原因是:2019年底开始,可再生能源+储能的应用模式逐渐在各地铺开,目前已有二十余省份发布鼓励或强制新能源场站配置储能的文件。2020年,双碳目标的提出更加推动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广泛应用,助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储能大规模的市场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规则将逐步向包括储能在内的新的市场主体开放,推动储能以独立身份深度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获得合理价值体现。

中金公司研究部认为,碳中和打开了储能锂电池需求空间。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全球光伏和风能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将从目前的7%提升至2040年的24%,而因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随机性,配备储能电源进行调峰是大规模有效利用新能源发电的内在要求。相对传统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具备布置灵活、储能效率更高的优势。未来随着成本的降低其渗透率有望持续提高。从电化学储能结构上看,锂电池在新增电化学储能中占比97%,磷酸铁锂在全周期成本上相对铅酸已更具经济性,实现对铅酸电池的大规模替代,预计其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储能锂电需求增长。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