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暴雨,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截至27日12点,此轮强降雨造成河南全省150个县市区、1573个乡镇1331.98万人受灾,死亡71人。
尽管如此,还有一群人毫不犹豫地选择奔赴河南、支援河南、重建河南。他们分布在郑州、卫辉、安阳等地,他们是你看见的、看不见的“逆行者”。
参与救援的,除了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还有消防指战员和各种专业抢险队伍。此外,在河南省受灾地区活跃着社会救援队伍263支、4824人,救援设备500余台套。
三支深度参与支援河南抗洪的志愿者团队,向第一财经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故事。
请战
王高升记不清他第几次按下手印了。这次他的身份,是山东东江救援队河南抗洪带队队长。
“我请战志愿参加河南抗洪救灾工作,听党指挥,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克服困难,全力投入抗洪工作。”
简短有力的“请战书”底下,是十三个鲜红的手印。7月23日傍晚,这支救援队拿着自己凑来的六万多元,陆陆续续买了十台大功率水泵、两台发电机、六台防疫消杀装备和一些生活装备,出发了。
被带上卡车的物品,每一件都经过了慎重的筛选。比如,去年夏天曾用来支援临沂洪灾使用的几台“老家伙”就被淘汰了,临时花钱买了新水泵。
他们的后备厢里,还放着五十斤煎饼。“不给灾区添麻烦”,王高升和队友总是这么说。考虑到灾区情况不容乐观,几个队友的家人主动摊了满满一大包煎饼,让队伍一起带上路。
河南安阳市的两个小区,地下车库水深高达七八米。洪峰过后,水位久久不降。小区的居民不由得担心,长时间的浸泡会威胁房屋安全。可是市区的抽水设备不足、小雨还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谁能来抢救财产呢?
24日清晨,安阳市昊澜花园小区的居民醒来,惊喜地发现小区楼下多了许多忙碌的身影。东江救援队抵达这两个小区时,是当天凌晨四点多。
王高升回忆,连续八个多小时的旅途劳顿,但大家看到被水浸泡的小区时,顾不上吃一口饭,立即开始分配任务、组装设备、投入工作。
12小时一班人手,保证设备每天24小时不间歇工作。东江救援队给自己立下了严格的时间表。为了尽量避免触电的危险,他们临时买来连体皮衣,腰上系着一根长绳,每过两三个小时水位下降,七八名队员就一起下水,把近一吨重水泵搬向积水更深处。
回到岸上,脱下厚重的皮衣,腿脚红肿、大汗淋漓。
“每次返回岸上,我都会听到围观的居民一阵欢呼,手机摄像头对着我们拍。那是最高的赞美,一切都值了。”王高升语气难掩欣慰。
26日中午,经过两天一夜的艰苦奋战,他们终于把泡了多日的车库抽到见底了。紧接着,他们又转移到了新的战场——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地下室,这里同样是一片汪洋。
盘点物资时,王高升意外发现,行囊里的五十斤煎饼还剩下大半。这些天来,看到救援队以干粮果腹,受支援小区的居民每天主动端来饭菜、瓜果,塞给队员们。
接任务
当一条条求助信息快速闪过又被其他信息淹没时,宋阳试图找到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她是郑州人,当20日暴雨导致的河南灾情在各大卫视新闻滚动播出时,她在家坐不住了。
没有能力到一线支援,对目前自发的志愿者组织又不满意,那就自己发起一个。宋阳和去年参与新冠疫情支援的志愿者王敏一拍即合,SOS高效抗洪救援队就此成立。
通过社交媒体转发这样普通的方式,竟然迅速吸引了2000多人加入。
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了挡在面前的一个难题:信息处理效率不高。新加入的群友,看不见过去发布的消息。同一个救援信息,被反复转到不同的群里,却乏人问津。
灾情紧急,信息却跟不上了:凌乱、滞后、不互通、真假难辨。
另一位曾参与抗疫的志愿者周双玲找到了宋阳,提出了她的想法:为什么不能建立一个小程序,实时上传和跟踪求助呢?
这是个好办法,说做就做。当天,他们就找到了一家愿意免费提供小程序制作服务的公司,需求一气呵成:由专门的志愿者核实信息、发布任务,救援人员根据任务内容和地点,自由选择接单,小程序实时反映联系情况,任务结束后还能跟踪反馈,避免重复作业。
7月24日,小程序上线第一天,宋阳和队友就从这项技术中,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在河边住,一个大人带着两个小孩,河水已经蔓延,需要救助!”当天15时39分,这条消息被上传核实。15时56分,河流附近的一名退伍军人志愿者接下了单。
通过小程序发现需求、派任务、对接联系人到接单出发,全程用时仅十七分钟,省去了通常需要的接力过程和重复工作。
26日晚上,宋阳在救援队微信群里发布了解散公告。这个22日上午临时组成的志愿者组织,随着灾情趋于稳定、官方救援工作完善,在充满感谢和拥抱的表情包中作了告别。
“也许我们的名字不被人知,但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其意义与价值。”解散的这天晚上,宋阳五天来第一次走出家门,下楼定定心心吃了顿饭。
凌晨一点多,她进入梦乡,“这是我休息最早最踏实的一天”。
亲人来了
7月21日,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遭洪水侵袭的第一天晚上,湖南省浏阳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就赶到了搜救现场。
“整个村被淹没了,我们去搜救,看有没有被困群众。”救援队支部副书记曾大学回忆,那晚救出的人员不多,说明大部分的人都已经转移出来了。
第二天,救援队接到命令,再奔赴卫辉市的两个村庄。洪水湍急,非专业救援人员不允许进入现场。不过,这支救援队得到了批准。10名专业的救援队员,以及带来的两艘皮划艇,派上了大用场。
老人、孩子,在雨中伸长脖子张望。这天,救援队一直忙到晚上11点才开始休息。陆续营救转移了100多人。
“亲人来了!太好了!”第三天,新乡市一个被洪水淹没的小区,终于等来了第一支救援队——曾大学所在的蓝天救援队。望着三米深、湍急的水流,他和队友安慰居民,“不要急,今天一定将你们转移到安置点。”这个小区有九栋楼,队员爬上每一层楼,挨家挨户地敲门。这天,他们接送了400多人。
曾大学清晰地记得,发生在这个小区的一场对话。断水一天的群众焦急地问,“你们是政府派过来的吗?”他答,“我是应急局派来的。我们是公益救援队,做公益的。”有人又问,“你们没工资吗?”他说,“我们一分钱都没有,还自己掏钱。我们也没有饭吃。如果我们有东西吃,也一定会给你们吃的。我们的目的是将你们安全地送到安置点去。”
这样的对话,经常上演。蓝天救援队说到,也做到了。不过,曾大学还不知道的是,在社交平台上,几乎每一条这支救援队的视频都会引来成千上万个点赞。
“素不相识的人,却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太让人动容了。”一则网友留言说。
(应受访者要求,王敏、宋阳系化名)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