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债券发行占比不足0.5%,绿色金融有很大增长空间

财经
2021
07/28
18:37
亚设网
分享

监管规则不统一、政策激励不足,导致发行人、中介机构和投资人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不高。

安永日前发布的《双碳背景下中国能源行业转型之路》报告(下称《报告》)称,绿色债券年发行规模占国内债券总体发行规模比例不足0.5%。监管规则不统一、政策激励不足,导致发行人、中介机构和投资人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不高,目前绿色金融发展整体水平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绿色金融有很大增长空间

近年来,国内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方兴未艾。截至2020年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1.95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市场发展速度也极快,绿色债券存量为8132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并且呈现出以国企为主、发行主体不断多元化、品种丰富、交易活跃等特点。

今年2月25日,华能集团成功发行2021年度第一期专项用于碳中和绿色公司债券,发行规模20亿元,期限2年,票面利率3.35%;4月1日,包钢股份(600010,股吧)公开发行了钢铁行业首单专项用于碳中和转型的绿色公司债券,发行规模5亿元;4月2日,中石化作为首家国内油气行业巨头发行了绿色债券,发行规模11亿元,期限3年。

《报告》认为,绿色金融对能源行业的支持作用体现在对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培育和支持,以及支持传统能源行业低碳转型升级层面。

“能源企业利用绿色金融业务进行融资,投资于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项目,除了可以享受各类优惠政策外,也有助于转变公司形象,利用持续信息披露,向投资者宣传企业在能源转型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前景。”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合伙人、亚太区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主管李菁对第一财经表示。

不过,李菁亦称,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绿色金融业务中,一些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首先是监管规则不统一,以绿色债券为例,人民银行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在项目分类上有一些差异,造成实际业务开展时的混乱;其次是信息披露和绿色认证的流程尚不成熟,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监管空白;再次,政策激励不足,导致发行人、中介机构和投资人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使得目前绿色金融发展整体水平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安永统计,绿色债券年发行规模占国内债券总体发行规模比例不足0.5%,绿色金融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监管部门已在发力。今年4月21日,央行、发改委、证监会联合发布《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规定可以利用绿色金融业务融资的绿色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基础设施绿色生机、绿色服务6大类别。这一新版目录,已经统一了绿色产业项目的标准。

金融助力碳中和要避免“一刀切”

金融机构是金融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于金融机构意味着什么?

李菁认为,气候变化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金融风险。银行、基金、保险、券商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在这一目标下需要实现自主转型。以银行为例,盘点各家银行截至目前的信贷余额,其中投向按照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绿色行业的比例非常有限。在银行的信贷客户中,八大控排行业由于受到国家监管政策的约束,在碳交易市场每年要按期履约,否则需要去购买配额,成本在上升,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就是客户的还款能力在下降,违约率在上升。

从这个角度来说,“金融机构需要提前布局,抢占优质客群。我们看到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行业,其发电量在全网发电量占比3.5%,按照现在的目标,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行业发电量占比要超过30%,所以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如果不能够提前布局,抢先抓住这些优质客群,未来会失去很大的市场。”李菁对记者表示。

人民银行6月9日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评价结果纳入央行金融机构评级等政策和审慎管理工具。当前纳入评价范围的绿色金融业务包括绿色贷款和境内绿色债券。此外,央行还透露,正在考虑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支持工具,进一步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领域项目提供更多的贷款支持。

安永大中华区能源资源行业联席主管合伙人、基础设施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朱亚明对第一财经表示,金融助力碳中和一个重大问题是要避免“一刀切”。“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难点在于,量大、时间短,总体目标有了之后,接下来就是顶层设计,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确定路径,然后分解到各个地方、各大企业、各个机构,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有大量的协调。”他说。

“金融机构不仅要实现自身的碳中和,还要帮助它们的客户进行转型升级。”李菁对第一财经说。

(李悦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