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加紧布局与追赶。继孚能科技之后,欣旺达成为吉利汽车最新合作伙伴,双方拟成立合资公司,布局混合动力电池。
欣旺达董秘曾玓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介绍,本次双方合作层级高,定向订单量级大,并面向乘用车市场。未来公司将会与更多国内一流车企合作。
预计明年达产
7月28日欣旺达董事会通过议案,由全资子公司欣旺达汽车电池与吉利集团、浙江吉润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山东吉利欣旺达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产能建设包括电芯、模组及电池包产线,主要专注于配套生产混合(含 48V)动力电池包,满足浙江吉润、吉利集团及其关联方全系列 HEV 汽车动力电池产品的需求。
同日,吉利汽车(00175.HK)也披露也该项合作。其中,浙江吉润系吉利汽车司拥有99%权益的间接附属公司。
据披露,山东吉利欣旺达注册资本为1亿元,其中,欣旺达汽车电池拟认缴出资人民币3000万元,占合资公司注册资本的30%;剩余注册资本由浙江吉润与吉利集团出资,分别占比41.5%与28.5%。;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五名董事组成,其中两名董事将由浙江吉润提名、两名董事将由欣旺达提名,另外,吉利汽车集团提名一名董事。
按照规划,合资公司建成量产后,一期峰值年产能配套不低于 60 万套 HEV(含 48V)动力电池包;二期通过新增产线将峰值年产能提升至配套不低于 80 万套 HEV(含 48V)动力电池包,二期新增投资将由合资公司股东会决议。
浙江吉润承诺,在同等条件下按照市场竞价原则优先采购合资公司生产的 HEV
(含 48V)动力电池包,且每年采购量不低于其需求量的 80%。同时,欣旺达承诺,当浙江吉润的需求超过合资公司生产的 HEV(含 48V)动力电池包,不仅合资公司将 100%保障对方需求,上市公司也需要以自身产能进行优先保障。
对于本次合作,吉利汽车指出,本次成立合资公司将利用合作方在中国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池方面的优势、资源及专业知识,从而将确保吉利集团在未来获得稳定的电动车电池供应,同时提升其供应链能力并有效减少成本。
欣旺达也指出,本次《合资经营合同》的签署及合资公司的成立,旨在强强联合,能充分发挥公司在 HEV 电池的技术研发优势及吉利集团、浙江吉润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深化各方的合作,实现合作共赢。本次合作有利于公司动力电池产品持续拓宽国内外业务市场,锁定中高端客户,拓展业务规模,降低经营风险,提升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持续盈利能力及核心竞争力,对落实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具有积极意义。
“本次合作是开个头,后续欣旺达会更更多的国内车企达成合作。”曾玓先记者表示,本次欣旺达与吉利的产线建在山东,预计明年可以达到量产条件;下半年以来,欣旺达动力电池订单饱满。
混合动力电池爆发
中国电池网创始人于清教向记者表示,欣旺达长期耕耘在3C领域,现在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势头也很猛。
据了解,HEV电池供应从封闭走向开放,HEV下游整车高度集中于两田一产。而欣旺达在HEV技术成熟度行业领先,去年6月22日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拟联合研发下一代日产电动汽车e-POWER的电池。日产预计2023年电动化车型销量超100万辆,其中e-POWER平台承担重要部分。
另外,今年4月6日,欣旺达收到广汽乘用车关于A9E车型零部件开发试制通知书,为广汽HEV平台系列产品提供动力电池系统产品。
“之前吉利汽车在动力电池领域没做好,需要找高品质上市公司进行合作,这个跟欣旺达合作将是个双赢。”于清教称。
记者注意到,此前吉利汽车方面与孚能科技也采取了类似合资公司模式,面向商用车市场。 5月17日,吉利科技与孚能科技签署了《合资协议》和《赣州项目合资协议》,合资公司注资10亿元,预计今年开工建设年产能不少于20Gwh的产线(含双方在赣州市投资建设的年产12Gwh动力电池项目)。
按照约定,在同等条件下吉利科技及吉利商用车集团优先采购的,采购量每年不低于其需求量的80%,采购价格按不高于同类产品的市场售价;孚能科技承诺同等条件下将优先满足吉利科技及吉利商用车集团的采购需求。孚能科技同意为满足吉利科技及吉利商用车集团的业务需求,研发符合需求的电池产品。
整体来看,车企密集联手动力电池企业,背后的政策是全球范围内日益严苛的碳排放要求。其中,混合动力作为过渡方案,也备受关注。曾玓也向记者表示,从去年开始,车企对混合动力电池的热情暴涨,预计跟碳达峰以及“双积分政策”有关。
根据2020年10月公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明确将发展混合动力车型作为未来的战略重点,并提出到2025年、2030年,HEV在传统能源乘用车中的占比要分别达到50%以上、75%以上,到2035年达到100%。据高工锂电测算,2025年、2030年中国汽车销量将分别达到3200万辆、3800万辆,到2035年将达到4000万辆。到2035年传统燃油动力乘用车将全部由混合动力车型取代,意味着未来15年内HEV车型将至少达到千万辆级以上的规模。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