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2021年可信云大会上获悉,当前我国云计算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年均增速超过50%,2020年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业内指出,我国的云计算产业正逐步迈向繁荣,下一步需不断优化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鼓励云计算关键技术加速创新,持续推动企业系统资源和核心业务上云上平台。
云计算在产业界虹吸效应显现
云计算是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日前工信部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开展算力提升赋能行动,组织实施数云协同工程。与此同时云计算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白皮书(2021年)》显示,2020年云计算市场整体规模达到2091亿元,增速56.6%。云计算在产业界的虹吸效应开始显现,并对算力服务、管理模式、安全体系、数字化转型等带来深刻变革。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一级巡视员陈家春表示,下一步需不断优化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完善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关键技术、服务和应用标准体系,持续提高云计算相关服务和产品的可信度,共同推动云计算、数据中心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企业系统资源和核心业务上云上平台,以云平台作为数字化底座,全面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产业链上下游要加大对云计算共性开发平台、共性解决方案的支持力度,培育产业创新中心、创新服务综合体,鼓励云计算关键技术加速创新。充分发挥骨干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技术溢出效应,不断完善产业生态体系建设。
陈家春表示,“十二五”开始,云计算还处于萌芽的探索阶段,市场规模只有10亿元。此后,中国云计算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年均增速超过50%。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自2011年启动可信云相关工作。截至2021年7月,可信云累计评估数量共计1198个。我国云计算信任评价体系日趋成熟。
浪潮云副总经理颜亮表示,在政务云领域,在经历了资源物理集中、业务上云两个阶段后,2021年开始走向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云上创新阶段,数据要素化、计算边缘化、应用原生化以及运营一体化成为政务云发展新趋势。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颜亮认为,云基础设施在向边缘扩展,到2023年,在物联网边缘运行各类数据处理的企业将增加70%,企业边缘应用程序的数量将增加800%。无论是政务云还是工业互联网,分布式云将成为发展趋势。
SaaS发展方向需要重点关注
在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发展都放缓的情况下,国内经济发展对于云计算的需求是在充分进行释放。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意义上的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 (软件即服务)产业规模不断增长,而且很多新进入的厂商表现出不错的成绩。IaaS2020年规模达到895亿元,增速近100%。
据统计数据显示,阿里云、腾讯云、天翼云、华为云、移动云占据IaaS市场份额前五。PaaS规模虽然只有103亿元,但是增速达到145.3%,阿里云、腾讯云位于PaaS前列。
在疫情影响逐渐退去以后,SaaS如何发展一直是国内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SaaS市场规模是278亿元,增速是43%,较IaaS、PaaS和的增速略显低一点,国内SaaS的发展往行业走还是往通用走仍然是需要关注的一
个问题。
云计算能为企业带来什么?
随着全球经济向数字化转型,未来的数据量将呈现几何级式增长。中国信通院提供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数据,到2035年,全球生产和存储的数据总量将达2142ZB(泽字节),相比2016年的18ZB增长119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近30%。
企业需要寻求更有效率的途径来处理这些海量的数据,真正用好数据并把数据打通,最终将数据变为决策工具,这有赖于云计算的赋能。谷歌2020年发布的《云计算的未来》报告指出,云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可以利用更多样化的数据源,打破信息孤岛,利用更快的网络速度,支持更强大的分析,而且成本比以往任何技术都低。
具体到企业角度,云计算带来的收益也是可观的。云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灵活性,比方不用考虑重资产的IT投入,创业成本更低。云可以帮助打通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作,从而帮助企业增加销售,或者降本增效。
此外,云计算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帮助企业节约人力成本。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过去13年,私营企业的平均工资从2008年的1.7万元上升至2020年的5.8万元,3.38倍的增长,年均上涨11%,过去六年的增长率稳定在8%上下,背后反映的实际问题是劳动力人口的下降。
综合新华社等多家媒体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