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唯一“医疗特区”,如何建起“护城河”?

财经
2021
07/30
08:39
亚设网
分享

我国唯一“医疗特区”,如何建起“护城河”?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吴林静 摄

去年四月,65岁的吴先生来到海南博鳌治病。他得的是黑色素瘤,一种需要与死神赛跑的“癌中之王”。

因为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他无法继续赴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医治。美国医生提议:“在中国,乐城先行区有‘特许医疗’特殊政策,去那里同样可以享受精准治疗肿瘤的国际方案。”

国际方案需要一剂特别的CTLA-4药物,目前并未在国内上市。启动了特许药物进口使用政策的乐城先行区,在请示海南省药监局后,帮吴先生寻来了“救命药”。

这则案例被收录进一本叫《希望之城》的宣传册,这本261页、像书一样厚的册子里一并收录了自2018年以来的100例患者故事,都与乐城先行区的特许医疗政策有关。

乐城先行区,全名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医疗特区”,受益于国家“特许”政策的密集加持,近两年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

但乐城必须保持“危机感”。《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日前探访乐城时得知,近期国内还有其他园区想要申请“特许”政策。如何将政策红利转为发展优势,建立自己的“护城河”,实现“国家试验田”的应有之义?

与时间赛跑,这是乐城的考题,其实也是整个“吃政策红利”的海南需要应对的考验。

151个“首例”

过去一年,除《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外,136份来自中央及相关部委的重点政策文件惠及海南。在海南岛东北地区20.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乐城是一个乘着政策红利起飞的代表。

早在2013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同意设立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批复》,给予其量身定做的9项特殊政策,乐城应运而生。“‘国九条’放到现在来看都很先进。”乐城先行区管理局宣传部部长闫路恺说。

我国唯一“医疗特区”,如何建起“护城河”?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吴林静 摄

关于医疗器械和药品进口,“国九条”允许加快审批、降低关税;关于境外医师执业,“国九条”把期限放宽;关于医疗机构,“国九条”允许境外资本举办;甚至连暂停审批的临床干细胞研究,“国九条”也允许申报开展……“国九条”赋予乐城先行区突破国家现行管理规定的权力,将“先行先试”发挥到极致。

2018年4月2日和12月21日,国务院又两次发文,把临床急需进口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审批权限,直接下放给海南省政府。对于这轮政策的价值,闫路恺解释:“审批速度越来越快,2018年成为乐城先行区发展真正提速的起点。”

2019年,《关于支持建设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的实施方案》印发,新的“国九条”来了,比如合理自用量的进口药可以带离园区使用,比如可以开展真实世界临床数据应用研究,乐城的“特许准入、先行先试”又有了新的进展。

到2020年6月,海南省通过的第一部园区单行条例也给了乐城先行区。以立法的方式,确定乐城先行区的管理机构能够行使政府职能,同时匹配相应的人权、事权、财权。

今年4月,新的政策还在叠加,支持乐城开展互联网处方药销售、全面放宽合同研究组织(CRO)准入限制……林林总总的政策,突然降临到海南琼海这片“荒郊野岭”上。

说到底,“政策礼包”最核心的突破,就是让国外已经上市、国内还未获批的药品和器械有张“通行令牌”,患者不出国门就能接受与世界“零时差”的治疗,达成“医疗技术、装备、药品与国际先进水平‘三同步’”的目标。

一系列“特许”,给乐城带来新的想象空间:人们要治病,首先想到的不再是MD安德森癌症中心或是梅奥诊所,而是国内的乐城。

现在看来,这个想象有了一点儿眉目。截至今年6月底,乐城已经完成151个进口特许药械品种首例的落地。“151例听起来数字不大,但这些都是首例,涉及到国际创新药械在国内的使用。每个首例背后,都意味着政策链条被打通;每个首例落地,都意味着它将造福一个患者群体。”闫路恺说,特许政策都是救命的政策,所以“乐城”的翻译不叫happy

city,而是hope city,给患者以希望。

与之配套,乐城也进行了极简审批改革,打破审批隔阂、打破制度瓶颈,进口药械平均审批速度从27天~180天压缩到1天。

6万与60万

乐城建设目标是“世界一流的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和医疗科技创新平台”。而在2013年之前,乐城这块土地还是荒郊野岭,“没有路没有电没有排水沟”。2015年8月乐城开建第一条公路,2016年动土第一栋建筑,直到2021年,产城融合发展格局仍在成型过程中,乐城的城市配套功能仍需不断完善。

我国唯一“医疗特区”,如何建起“护城河”?

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吴林静 摄

平地立城,意味着产和人也是从零开始。

特区的主题是“医疗”,人是最亟待解决的短板。但,无论医生还是患者,想吸引这两大群体来到乐城,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找到了乐城近年来的就医数据:

我国唯一“医疗特区”,如何建起“护城河”?

根据琼海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期间,乐城累计有14家医疗机构开业运营,累计接待医疗旅游18.75万人次,医疗机构营业收入17.88亿元。

估算得知,2020年乐城接待的医疗旅游人次最多6.15万人次。这是什么水平?有数据显示,疫情爆发之前,每年中国到海外就医的人数为60万人次。6万与60万的差距,便是乐城的一块“心病”。

医疗团队这一端,乐城目前已经引进签约院士专家团队51个。但这类团队有个问题,“有这么多好的药和器械,现在好的医生团队都是靠岛外的大医生,他们本来就很忙,一个月来一次,我们已经很感谢了,你说一个月来一趟哪能发挥很大作用呢?”

乐城先行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顾刚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要让更多医生愿意来,自己培养医生10年都培养不出来,如果靠大医生来回飞也治标不治本。

医生和患者是一个共生的“圈”,光有好的医生,如果没有适当的病人流量,医生是待不住的;病人来了没有好的医疗团队诊疗,病人也是会离开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3月12日,乐城开始召开新闻发布会,面向全球招募医生专家人才团队。与此同时,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除了研究型医院,乐城将引进更多高水平公立医院。

按照设想,引入国内外优秀的医疗团队,医生可以把更多病例导入到乐城来。打造起人的优势,更多的医疗场景才能建立起来,而那些特许政策争取来的药械和治疗方案,才将惠及更多的人。

在顾刚看来,特许药械引进落地,不能仅仅是先行区内使用而已,“用了以后自然而然要解决产业化的问题,还要想是不是需要产业链的CRO(合同研究组织)来共同参与”。

城市、产业、人流量,含着政策“金汤匙”出生的乐城,正在完成一幅“医疗特区”的拼图。不过,乐城潜在的竞争者已经出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探访乐城时了解到,前段时间,国内另一家医疗园区也在申报香瓜先行先试、特许准入政策试点。不过,短期内先行先试的政策还专属乐城。

乐城吃了一颗“定心丸”,但不可忽视的是,当特许不“特”,乐城还有多少优势?

这个问题同样也是海南自贸港的隐忧。一个月前,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对海南发展现状提出“灵魂之问”:

“为什么过去几年,有的市县没有一个产业项目落地,没有一个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各市县在产业上有一些小规模的‘盆景’,但为什么没有形成‘森林’和‘风景’?中央支持海南发展,有关部门专门建立了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但各市县申报的项目却不多?”

无论于乐城还是海南而言,真正“跑”起来,在政策保护期内,通过先行先试获得的先发优势,转化为自身的产业基石,建立起在国内乃至国际可以立足的“护城河”,才是对“灵魂之问”的有力回答。

(徐帅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