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行研究局局长王信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央行支持上海在人民币可自由使用方面先行先试,在符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和展业三原则的要求下,进一步便利企业贸易投资资金的进出,探索临港新片区内资本自由流入流出和自由兑换,助力上海成为新发展格局下联通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重要枢纽和桥梁。上海先行先试人民币可自由使用,无论对人民币国际化还是对上海,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十余年来,秉承“促进跨境经贸投资便利化”宗旨,通过推进人民币跨境结算、发展离岸人民币中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8·11”汇改、人民币“入篮”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投入运行,使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进展归纳起来总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贸易和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结算逆势增长;二是证券投资业务大幅增长,成为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增长的主要力量;三是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不断优化,先后推出一系列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试点;四是人民币国际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清算行体系持续拓展,CIPS 成为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主渠道;五是双边货币合作持续深化,不断消除人民币境外使用障碍;六是去年以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贸易、金融及经济的背景下,人民币跨境使用仍保持韧性并呈现增长。
总体来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的环境下,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国际化道路。展望未来5年和2035年远景,中央提出“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下一步人民币国际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路线图:第一,今年要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顺势而为,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完善人民币使用相关政策制度;继续推动金融市场高质量双向开放;促进本外币、离岸在岸市场的良性协调发展。第二,进一步开放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以资本市场改革吸引外国投资。第三,通过国内改革提升生产率,为投资者创造回报机会。第四,通过汇率逐步市场化以及在涉外交易中鼓励人民币结算,来拓展人民币的使用范围。第五,为妥善应对资本流入流出的波动性,监管层对居民和非居民、长期投资者和短线投资者,做出比较明确的监管区分,提早出台更加透明的监管法规。以上的改革路线图如能继续贯彻实施,人民币资产对全球长线投资者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强。
有专家预测,从2021年到2030年,中国年均资本净流入将可能达到2000亿美元至3000亿美元;人民币资产的国际化,将在疫情后迈向快车道,最终推动全球货币体系趋于多元化;预计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有望于2030年达到5%至10%之间,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这将为我国实现新型城市化、产业链自主升级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同时,目前我国正在稳步推进数字货币。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在数字货币的研发方面已较为深入和全面。根据央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显示,目前数字人民币研发试验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功能研发、系统调试等工作,正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试点测试。未来,没有银行账户的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享受基础金融服务;短期来华的境外居民可在不开立中国内地银行账户的情况下,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满足日常支付需求。同时,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的特性也有利于企业及有关方面在享受支付便利的同时,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可以说,未来数字人民币的推出,有望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创造新的机会。因为,如果数字人民币有助于提高人民币的可兑换性,将为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实现突破创造新的契机,自然将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稳步推进,全球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求将逐步增加,衍生出围绕人民币资产投资的风险管理、法治环境、人才供给等一系列诉求。在此过程中,上海将成为人民币资产的配置中心、风险管理中心、金融科技中心、优质营商环境示范中心和金融人才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竞争力将会进一步凸显。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下称《意见》)发布,赋予上海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在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力度方面,《意见》明确,浦东要创新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扩大境外人民币境内投资金融产品范围,促进人民币资金跨境双向流动;研究探索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开展人民币外汇期货交易试点;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支持浦东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发展人民币离岸交易。换言之,就是要打通在岸人民币市场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并提升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不断创新面向国际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此外,日前上海发布的《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重点打造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为核心的“9+X”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体系。同时,上海目前正在打造“人工智能+金融”,创建数字人民币体验新场景。可以说,这些规划和战略举措的推出,对建立全球科创中心和全球金融中心,以及对人民币国际化改革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银行业研究与诊断中心主任)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