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战投迟迟没有进展,公司债券一再违约,大量货币资金受限,这就是目前蓝光发展面临的窘境。
7月30日,蓝光发展发布公告称,由于公司近期出现了阶段性流动性紧张及债务风险,部分金融机构及合作方向公司提请了诉讼或仲裁,涉案金额累计达到21.12亿元。
在这前一日,蓝光发展公告称,公司截至7月28日计到期未偿还债务本息合计105.79亿元。当日,上海清算所称,未收到蓝光发展支付的“20蓝光CP001”付息兑付资金,导致债券付息兑付无法完成。
更早的7月27日,有媒体报道称,蓝光发展管理层主办了债券持有人会议,并已成立了包括地方贷款人和债权人的委员会。
2亿自由资金对百亿违约债务,蓝光发展寄希望债务重组
7月27日,据REDD信息,蓝光管理层主办了债券持有人会议,由蓝光发展董事长杨武正和副董事长陈磊主持。据出席此次会议的相关人士表示,蓝光发展已成立包括地方贷款人在内的债权人委员会。
据介绍,该委员会的成立是受到四川省政府及相关金融监管机构的指示,旨在到今年年底实现债务重组方面的实质性进展。
蓝光发展7月29日公告显示,该公司7月27日召开了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并表决通过加速清偿到期公司债券本息金额43.67亿元。
7月30日,有接近蓝光发展的人士在接受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蓝光发展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债务危机,全力推动债务重组、并最终形成具体的债务解决方案,成为该公司头等大事,
近期,蓝光发展及下属子公司新增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60.34亿元,其中包括未能于7月23日偿付的公司债券本息金额10.77亿元,以及根据7月27日召开的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的加速清偿到期公司债券本息金额43.67亿元。
截至2021年7月28日,蓝光发展累计到期未能偿还的债务本息金额合计105.79亿元(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债务融资工具等债务形式)。
上述接近蓝光的人士表示,目前蓝光发展的主要问题就是流动性问题,目前该公司债务已经逾期,该公司的资金也无法覆盖短期债务。
在其看来,只有成功进行财务重组,蓝光发展经营基本面才会在未来有所改善。
蓝光发展7月16日提供的财务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该公司货币现金余额为119.6亿元,但其可自由动用的资金近2.07亿元,其余资金分为三部分,专用用途的项目预售监管资金64.27亿元(优先用于项目建设及经营支出),合作项目资金34.64亿元(公司无法单方面使用),项目开发履约保证金、按揭保证金、银行冻结的其他受限金额9.18亿元。
据悉,目前蓝光发展已采取了包括梳理并归集各子公司银行账户现金余额、减少各项费用支出、抓销售回款等措施,以保证公司持续、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去保障2020年度利润分配,但并未实现目标,相应的利润分配也不得不延缓实施。
激进发展带来高杠杆,卖子回血难挽颓势
作为一家拥有30年发展历史的地产企业,蓝光发展眼前的困局不仅与目前的监管收紧有关,也是其在2015年之后的激进发展的结果。
2015年,蓝光发展借壳迪康药业进入A股资本市场,新融资渠道的打开,也让蓝光地产有了大踏步全国布局的资源和信心。
全国布局的迅速展开,让蓝光发展实现快速发展。2015年,该公司销售额只有183亿元,但是仅仅四年后的2019年,这个数字就已暴增至1015.37亿元,而与之对应的拿地金额则从118亿元增长至654亿元。
然而蓝光发展的激进策略很快就遭遇了来自监管的红线。为改变房企过往高杠杆扩张的危险局面,2020年8月起,监管层出台了 “三道红线”融资新规,并设定了相应阈值,规范行业健康发展。
而在这之前,蓝光发展已经通过卖子变现来补偿地产主业。2020年7月份,蓝光发展将其子公司迪康药业出售,交易价格为9亿元。
2020年度,蓝光发展实现销售金额1035.36亿元,同比增约2%;实现营业收入429.57亿元,同比增长9.60%;实现扣非净利润为29.97亿元,同比下滑了10.70%;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1.27亿元,同比上年由正转负。
这也是蓝光发展2015年借壳上市以来首次扣非净利润负增长。而在2017年~2019年,其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幅均在35%以上,2018年则达到84.80%。
地产行业融资监管三道红线方面,截至2020年底,蓝光发展资产负债率(扣除合同负债)为 73.03%, 净负债率为 88.57%,现金短债覆盖比为1.06,踩线一条,居黄档。
经营性现金流为负,这意味着蓝光发展2020年度无法依靠经营性现金来偿债,三道红线监管限制了其进一步融资的能力,“卖子”成为蓝光发展降低负债率的重要选项。
今年2月份,蓝光发展决定转让港股上市子公司蓝光嘉宝服务64.62%的股份,距其上市不到一年半的时间,转让价款为约49.64亿元,但这仅短暂延缓了蓝光发展的财务恶化进程。
从今年5月份开始,蓝光发展的债务市场环境快速恶化,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和标普连续多次下调蓝光发展家族债务评级,蓝光发展也成为“被执行人”、部分股权被司法冻结,尽管蓝光发展出售华东地区项目回血,但并未能阻止后来债券兑付违约的发生。
千亿蓝光快速恶化关键曝光:“新债发不出去”
作为一家千亿规模的地产企业,蓝光发展的债务环境恶化速度超出不少行业人士预期。
债务压力泰山压顶下,蓝光发展“控股权出售绯闻”不断,融创和万科等头部企业都曾是“绯闻”对象,但蓝光发展均在随后进行了澄清:“在有适当机会的情况下会考虑在股权层面引入财务实力比较强、对公司长期发展有利的财务投资者。”
今年6月初,蓝光发展在危机重重中实现“新老传承”,创始人杨铿辞去董事长职务,由其26岁的儿子杨武正接任。蓝光发展在接受外界采访时也表示,考虑到杨武正的履历、历任岗位培养,优势与经验兼备,以及过往在关键情况下所做出的业绩,相信其有能力带领公司走出困境并稳步发展。
但是在7月份,蓝光发展就出现了债券违约。7月12日,蓝光发展公告称,截至到期兑付日终,发行人未能按照约定筹措足额偿付资金,“19蓝光MTN001”不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
上述接近蓝光地产的人士说,华夏幸福和泰禾出事之后,金融机构对于非头部民营房企发行信用债的态度也日趋谨慎,这也导致蓝光发展往年“借新还旧”循环被打破,只能靠公司的自有资金来偿还。一旦企业债务出现危机,一些金融机构也会要求企业提前还款。
实际上,蓝光发展也在公告中提到,因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融资环境叠加影响,自2020年末至今,公司公开市场再融资受阻,经营性现金流回速放缓,公司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加之部分金融机构提前宣布到期,导致公司出现部分债务未能如期偿还。
上述接近蓝光发展的人士说,蓝光发展今年上半年采取多种举措企图缓解,但效果并不理想,蓝光发展目前主要的解决路径是债务重组,但这个过程也并不容易。
根据东方财富网蓝光发展融资融券信息显示,2021年7月30日融资净偿还673.01万元;融资余额3.05亿元,创近一年新低,较前一日下降2.16%。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