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次见面到打款,只花了13天时间
高榕资本2018年投资了叮咚买菜,是叮咚买菜最早的投资人,也是早期两轮融资的独家投资方,并持续参与了后续多轮融资。
叮咚买菜可以说是我们“按图索骥”投资方法论的典型。2017年底,我们开始系统性地思考生鲜渠道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
首先明确的是,生鲜赛道不可能一家独大。因为消费者的需求极其多元,在不同场景、不同阶段、不同时空,都可能呈现出不同的消费行为,对需求最小颗粒度的理解应该下沉到每个订单。
提炼消费者的需求要素,即“多、快、好、省”。长期来看,极致“多”和极致“快”是矛盾的,极致“好”和极致“省”是矛盾的,不同消费者拥有不同的“时间金钱交换率”,有人喜欢用时间来换更低的价格,有人用金钱来换便利性。从供给方的角度,越满足消费者某个需求,就会越难以满足另外一个矛盾的需求,因此生鲜领域会多业态并存。
基于研究和推演,我们制定了生鲜赛道投资的三个方向:1、在一二线城市找到满足极致快的标的,用金钱换时间;2、在下沉城市找到满足极致省的标的,用时间换金钱;3、在所见即所得的场景下追求极致方便(如钱大妈)。
在极致快的维度,我们找到了叮咚买菜,发现其数据表现完美契合了我们预设的关键指标。
第一定量上,复购和留存远高于竞品;第二定性上,单仓覆盖面积随着运营时间不断缩小,即订单密度不断提升。这意味着用户体验优化与运营优化在同一方向。结合以上两点,让叮咚买菜更有机会能跑通前置仓模型。
因此,我们选择在早期坚定投资叮咚买菜。在见到我们之前,叮咚买菜在6个月的时间里见了超过150家投资机构,一直没有拿到钱。我们和叮咚买菜创始人、CEO梁昌霖从首次见面到打款,只花了13天时间。
规模和增速只是结果,背后在于对重要不紧急事情的投入
最早见到梁昌霖时,叮咚买菜从叮咚社区转型,当时公司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梁昌霖已经把此前赚的钱全部投入其中。
梁昌霖并不是一位年轻的创业者,未来未必会像90后创业者一样还有许多次试错或重来的机会,当时并不是一段轻松的对话。但当我们谈及5-10年后,叮咚买菜会是什么样子,想要服务多少人时,你能清楚地看到梁昌霖眼里的光。我想这也许就是我们要找的英雄主义者吧,在认清了所有的磨难和挑战之后,依然如此热爱和坚定自己所要做的事情。
除了确定梁昌霖是世界上最相信这件事的人之一,我们相信他也有能力把这件事做成。在陪伴梁昌霖和叮咚买菜的3年时间里,我们被他的坚韧和超强执行力深深打动。
梁昌霖是一位退伍军人,非常有韧性,在团队转型的时候,核心团队没有一个人离开,有着极强的凝聚力。这些特质决定了他非常适合做生鲜电商这样一件极其复杂和苦的事情,商业模式和组织力非常匹配。
我们在投资时,也始终看重创始人的两点特质——敢于在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投入,能够抵得住诱惑。
梁昌霖对重要事情的关注和把握非常坚定,想明白用户体验的终极状态,再不断用各种手段去逼近。例如,过去一两年,梁昌霖每次见面都在和我们聊产品及供应链相关的事情,就连梁昌霖的办公桌上,摆的基本都是《养殖技术大全》这样的书。
供应链层面的投入都是长周期的,可能不会立竿见影,但决定了能走多远。我们也认为,今天叮咚买菜的规模和增速只是结果,背后在于对重要不紧急事情的投入。
叮咚买菜在发展过程中遇到过不少“诱惑”,可能在当时都能让叮咚在资本市场上变得更加“性感”,更加“在风口上”。但最终的结果是,叮咚买菜过去3年里的好几轮商业计划,除了数据以外,没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
叮咚买菜本质上是一家数据公司
没有一种零售业态可以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生鲜行业未来会多业态并存,留下来的玩家需要把某一点做到极致。在满足一二线城市即时性需求的市场中,“快”是越来越重要和主流的要素。叮咚买菜在极致快方面不断提升,背后是由供应链能力、IT能力等基础设施决定的。
在供应链方面,叮咚买菜坚持发展产地直采,为上游农业输出种植、养殖标准,在赋能现代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同时,也为自身供应链奠定了基础。叮咚买菜运用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等技术,打造了一个贯穿用户下单、基地采购、分选大仓和前置仓配送全链路的智慧供应链系统。
此外,叮咚买菜也充分运用大数据,实现需求预测和智能调度,有效提升了前置仓的运用效率和用户体验。所以,叮咚买菜本质上也是一家数据公司,在数据化的时代,仓的面积和SKU(库存保有单位)数量已经不再是线性关系,对需求的了解直接决定了仓的使用效率。这也是叮咚买菜前置仓非常有价值的地方。
实际上叮咚买菜一直按照梁昌霖的初心在往前走,而梁昌霖想爬的山还很高,距离山顶还有很远的距离。
我们衷心祝福叮咚买菜继续坚定地向他们的使命迈进,“让美好的食材像自来水一样,触手可得,普惠万众”;也祝福梁昌霖,这位并不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用日复一日的行动,不断让理想成为现实。
(文章来源:中国商人)
文章来源:中国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