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近20年,我国保费收入实现年均18%的高增长,远超GDP增速,跻身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机构数量扩容至235家,形成寡头垄断的竞争格局。保费增速远超GDP的保费增速,是保险行业高速发展的标志之一。然而,2018年后,伴随整个经济走势的下行,保费增速也出现下滑。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GDP增速降至3%,保费增速降至6%。2021年上半年,受低基数影响,我国GDP增速高达12.7%,市场预期保费增速也应出现大幅增长,然而保费收入仅同比增长5.2%,低于预期。这一数字的对比,是否预示着中国保险业正在步入一个复业以来史无前例的低迷周期。
据同业交流数据显示,数十家主流人身险企个险新单标保同比下降超10%,进入3月以来,更是直接进入大幅负增长的态势,3月-6月,个险新单标保单月保费增速分别为-29%、-37%、-43%、-37%,可谓一路暴跌。与此同时,银保渠道的单月新单规模保费也实现连续3个月负增长,4月-6月,单月新单规模保费增速分别为-23%、-20%、-13%。保险业迎来灰暗时刻。保险业究竟怎么了?
首先,保险行业的周期性体现在保费收入和经济发展程度相关,保险是典型的弱需求产品,经济上行周期中,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就会增加家庭保险的开销,而在经济下行周期,城镇失业率提高,家庭相应的保险开销就会下降。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普通老百姓(603883,股吧)保险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降低,使得保险销售难度提升。特别是疫情过后,老百姓出现“爱存钱”的现象,对保险的消费意愿降低。
其次,寿险、健康险等长期险种条款设计较为复杂,需要保险代理人向潜在客户介绍保险条款和相应风险。之前人身险公司的发展模式主要依靠增加保险代理人的方式增加保费收入。然而,在疫情影响及消费乏力的背景下,代理人面临着展业困难,人员脱落的实际问题,而且,保险代理人费用高昂,保险公司通过拉人头的增长方式成本越来越高。保险代理人的人海战术已经走到了瓶颈。不仅如此,人口红利消失,寿险公司的代理人规模或难以重现类似2015-2017年的高速增长。
此外,市场竞争方面,随着行业的增长,销售趋于饱和,客户覆盖度显著提升,保险市场竞争逐渐趋向红海。随着竞争加剧,个险人均产能逐渐开始下降,以费用换销量的粗放式增长模式性价比逐渐下降,这意味着行业增长动能的转变,个险转向追求高质量、高价值发展成为当前形势下的必然选择。
因此,各大人身险企主动开始了代理人改革,改变过去粗放型的拉人头模式。在降低代理人数量方面,各家已经取得了明显效果。2021年一季度,国内五大上市险企的代理人已经比年初减少了13万人,但减员后,新增保费收入承压。代理人的减少和产能的下降无疑对保费收入的增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目前看,代理人渠道仍将面临较大的压力。代理人队伍的转型进展仍待观察。保险业由粗放式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拐点还需等待。
重疾险方面,随着《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落地,2021年1月31日后,基于旧规开发的重大疾病保险停售。新重疾险主要变化在于,保障增加、赔付分级、价格更合理。新产品因需求提前释放销量不及预期,健康险单月保费增速下滑,拖累人身险保费收入增速的提升。预计此为短期因素影响,后续有望维持稳定增长。
财产险方面,由于车险仍然“一险独大”,在财产险中占比高达60%,因此,车险的“一举一动”对财产险市场有着较大的影响。2021年1-5月,车险行业保费增速分别为-12.8%、5.2%、-4.3%、-8.4%、-8.8%,拉低了财产险保费总收入;2021年1-5月财产险单月保费增速整体承压,分别为-4.4%、16.3%、-1.6%、-6.0%、-5.3%。车险保费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为汽车销量放缓和车险综合改革的影响。
一方面,现在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2亿多辆,已经度过了高速发展期。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新车销售量增速也在放缓。2019年汽车销售量为2576.9万辆,下降了8.2%,为近年来较低水平。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531.1万辆,同比下降1.9%。随着汽车保有量增速放缓,进一步影响车险保费收入的增长,我国车险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另一方面,车险综合改革对行业增长的影响较大。自2020年9月19日,由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开始施行。车险综合改革给产险公司扔了一个重磅炸弹,实施后,行业车险月保费负增长幅度已达两位数水平,各保险公司产险经营面临成本增加,综合成本率上升的境况。虽然2021年,健康险、财产险、责任险、农险等非车险领域在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机遇下,发展速度较快,但仍难以完全对冲车险保费下降的影响。产险公司也面临着降低经营成本的改革压力,一旦成本控制不好,产险公司可能出现经营亏损。随着商车费改一周年的逐步临近,保费承压是否能够逐步改善仍需观察。
虽然短期保险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迎来灰暗时刻,但长期来看,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和中产阶级数量的增加,商业保险的渗透率会逐步增加。与国外相比,我国大陆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均处于落后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注意的是,保险业或将告别高速增长、规模扩张的阶段,转向高质量的发展。在坚持“保险姓保”的基础上,从同质化产品销售、价格竞争向差异化、专业化转变,结合服务场景、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
< END >
BaoQi
版权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文本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保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