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重大项目的强力支撑。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各地正在深入实施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指出,要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银保监会近期召开的年中工作会议强调,银行保险机构应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增加中长期资金供给,精准支持水利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
“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一批重大项目陆续推进。据国家统计局介绍,6月份,新入库的5000万元及以上的大项目达1万多个,环比增长11.6%。随着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重大项目逐步开工,有望带动投资保持增长态势。”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银行业对各项重大工程项目应贷尽贷、应贷快贷,信贷投放力度和规模不断加大。多家金融机构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融资融智优势,制定多层次支持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政策措施,扎实做好风险防控,为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综合金融服务。
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我国自主第三代核电机组“华龙一号”投入商业运行,我国自营勘探开发的首个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正式投产,全球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今年上半年,一项项重大工程扎实推进、喜讯频传。
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实施的背后,是金融业源源不断的融资支持。以白鹤滩水电站建设为例,早在2018年国开行就担任白鹤滩水电站项目银团牵头行,组织10家金融机构完成200亿元一期银团组建工作,高效保障了项目建设用款需求。截至2020年底,国开行已为三峡集团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累计发放贷款465亿元。
“下一步,国开行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继续加大对国家重点领域、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为更多像白鹤滩水电站这样的‘大国重器’建设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国开行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数据显示,聚焦“两新一重”和短板弱项,上半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高于全部投资6.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3.5%,拉动经济增长约2.4个百分点。
助力制造业重点领域不断突破,上半年,金融对制造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强。来自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1.6%,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6.9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增速超4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速更是高达46.3%。
业内专家表示,高端制造业目前还是短板,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两新一重”建设。《金融时报》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围绕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创新创业等领域,未来银行机构将持续加大有效信贷投放,精准服务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下一步,农行将持续提升制造业信贷规模和金融服务质效,强化金融支持制造业强链补链,坚持金融赋能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农行相关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从战略高度支持重大水利工程
水利建设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业内专家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金融业应从战略高度支持水利建设,不仅应进一步加大对重大水利项目建设的信贷投入,更需要对其开展长期持续性的服务,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水利建设金融支持模式。
开发雅砻江流域水电资源,不仅发电等效益巨大,还有巨大的环保价值。农行四川分行副行长兼成都分行行长王屹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作用明显,农行主动对接、积极支持这项重大工程建设,优化信贷管理和政策,在业务授权、产品创新、资源配置等方面全力做好金融服务工作。截至2021年3月末,农行对该公司授信总额达568亿元,其中项目沿线市州25个贫困县发放贷款近115亿元。
水利建设是农行推动脱贫攻坚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截至2020年末,农行在83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水利建设贷款余额达1170亿元。农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行将继续优化专属产品,出台差异化支持政策,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为强化国家重大水利项目信贷支持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多地遭遇强降雨,河南郑州等地发生特大暴雨灾害,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银行业金融机构立即响应,全力支持防汛救灾,强化金融服务保障。
未来,银行业金融机构还应不断优化完善融资模式,创新金融产品,综合运用中长期贷款、基金、债券承销等多元化金融工具,多渠道为重大水利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来源,拓宽水利建设投资来源。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更高水平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国家重大战略之一。今年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聚焦服务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各部委、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的合作,探索创新市场化融资模式,持续助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
在京津冀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支持雄安新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推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三大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在长江经济带,金融业聚焦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重点领域持续发力,助力守护长江母亲河。在长三角地区,金融业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服务基础设施、产业体系、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等领域发展。
业内专家表示,支持区域协调发展,下一步金融业要积极把握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发展的新机遇,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加大资源投放和布局力度,提升重点区域分支机构的差异化服务能力和协同发展。
未来,金融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将继续加大对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支持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更高水平。
(李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