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的高提成,是幻觉,也是陷阱

财经
2021
08/06
14:35
亚设网
分享

此为杨现领博士在优居六周年庆典上的演讲摘要。

中介的高提成,是幻觉,也是陷阱

1.从长期主义理解市场

所谓的长期向好,由无数个短期下行市场所构成,美好隐含于苦难。下行周期孕育上行的积极因素,上行周期滋生下行的潜在风险。

2.竞争程度=市场交易量/有效经纪人数量

市场不好的时候,不仅会有开店减人,那些在店里“表面上”工作的人,有效的工作时间和活动量都明显减少,“人浮于事”现象更加严重。这个时候的竞争变得更加“稀薄”。奋斗可以弥补一切。

3.不要担心费率的高低

费率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作为从业者,只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中介行业会不会存在?我有没有提供核心价值?最终来看,价值量决定经纪人的收入量,或许佣金的表现形式会有变化,但总量不变。

4.高毛利、高保障

公司只有赚钱才有可能为经纪人提供更多的保障和赋能。中介行业的底层生态之所以差,本质原因是:低佣金抢客、高提成抢人,“双抢”的最终结果是大家都不赚钱。

5.高提成是一种“幻觉”

这个世界从来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高提成。美国经纪人的提成达到70%,但是端口费用、社区推广等营销费用、加盟品牌使用费、协会会员费、交通成本等所有展业成本都是由经纪人个体承担的,扣除这些费用,经纪人税前收入相当于业绩的40%左右。

6.高提成是内地中介行业的最大陷阱

高提成的本质不是提成有多高,而是企业把风险让渡给经纪人,实际上是对经纪人的不负责任;企业对经纪人不负责任,经纪人就要自己做老板。

其次,高提成背后暗含的是企业的“管理无能”,并自欺欺人地认为这样可以激发经纪人的积极性,其实真正被激发的往往不是积极性,而是经纪人的恐惧感。

7.绩效中性原则

全世界的中介公司,成本结构都差不多,但是提成结构却千差万别。事实上,中介公司完全没有必要在绩效上“用脑过度”,绩效中性的两个原则是不会改变的:

(1)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绩效结构,高提成、低底薪或者高底薪、低提成,人的成本超过65%,公司很难存活,这是一条警戒线。

(2)经纪人的“预期收入“不低于社平工资的1.2倍,否则招不到、留不住,没有经纪人的人才专用供应链,中介公司没有存在的价值。

8.中介公司的最大成本是人的流失

人之所以流失,表面上看是因为没业绩、不开单、没有教、没有带、不成长,本质上是因为在现有竞争环境下,经纪人找不到工作的意义,一个靠切单、返费、切同事客、切同行客而赚钱的经纪人,赚钱本身等于痛苦、内疚、自责,这种情况下,只会出现两种情况:良心未泯的人,赚钱后离开;麻木不仁的人,留下来,变成赚钱的机器人。

这个行业需要一批“好人”,底层价值观为正的人,靠自己的勤奋、专业、客户的正反馈而活,他们的工作才会充满热情且生命日新。从心理学角度看,幸福的反义词不是痛苦,幸福不是等于自己没有痛苦,幸福等于帮别人减少痛苦,这就是经纪人存在的根本价值,只有帮消费者减少痛苦的经纪人,他自己才会幸福,才会享受工作的意义。

9.高品质的人才资产是穿透周期最好的手段

为了应对日本的少子老龄化带来的交易量长期下行、为了使得三井“50年后仍然是日本的第一中介”,三井不动产在2012年实施“全底薪”制度,取消经纪人的所有提成,只有底薪,加上一些交通、电话等展业补贴。三井的底层逻辑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成交导向,站在消费者解决提供好的服务。

配合全底薪,三井实施极为严格的招聘和培训,新人入职前两年几乎全部时间都是学习和培训,入职4年后才能独立执业,入职5-7年后晋升,还要接受新一轮的培训,还要写论文。通过这个体系,三井打造了自己“专有”的人才供应链,全本科及以上、招聘入口20进一、2-3%年流失率,这从根本上保证了三井的中介费可以达到6%,小中介只有收到2-4%。

10.从人才角度看中介的战略本质

一群正确的人,稳定的团队,长期持续地做正确的事情。这里面有六个关键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现领观察。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