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独资公募又来了!富达基金获批设立,何时能开业?还有这些外资正等待入场

财经
2021
08/07
10:30
亚设网
分享

8月6日,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简称富达基金)获批设立,这是国内第二家获批的外资独资公募。

富达国际相关负责人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公司将继续依照监管部门指导稳步推进筹备工作,期待早日在华展业。

富达基金的获批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仍在稳步推进。另据了解,路博迈、范达、联博、施罗德等多家外资机构也正在排队申请公募基金牌照。

富达基金正式获批

中国证监会网站发布了《关于核准设立富达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批复》。《批复》显示,富达基金注册资本为3000万美元,单一股东是富达亚洲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00%。

外资独资公募又来了!富达基金获批设立,何时能开业?还有这些外资正等待入场

富达国际相关负责人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随着牌照申请工作的不断推进,富达国际已经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我们在中国设立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富达国际将继续依照监管部门指导稳步推进筹备工作,期待早日在华展业。我们希望能将公司在全球市场积累的经验和专长转化为满足中国投资者需求的投资服务及解决方案。

富达国际是全球知名资管机构,公司成立于1969 年,原为美国富达投资的国际投资部门,1980 年从富达投资独立。

作为一家拥有超过50年历史的私人公司,富达国际为全球超过250万客户提供投资解决方案和服务以及退休专业规划。截至今年6月底,富达国际的业务遍布全球超过25个国家和地区,总资产达7871亿美元,旗下管理客户总资产达6012亿美元。服务的客户包括中央银行、主权财富基金、大型企业、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财富管理公司及个人投资者。

富达国际很早就进入了中国市场。目前,公司在中国拥有超过1000名员工,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大连。2017年1月,富达国际旗下富达利泰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首家获批外资私募资格。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富达利泰共发行了四支私募基金,其中两只债券基金已经完成清算。去年5月19日,富达亚洲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正式递交公募基金设立申请。

参考此前贝莱德基金获批一周即开业的情况,准备充分的富达基金预计同样会很快正式开业。

外资公募扩容趋势不改

外资巨头的纷纷入场,将为国内投资者带来成熟专业、多样化的投资策略和管理模式,然而国内公募竞争已然白热化,二八效应甚至一九效应显现,外资公募究竟“是骡子是马”,能否动摇现有的竞争格局尚未可知。

自从2020年4月1日起,金融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正式取消。就在当日,美国两大资管巨头贝莱德和路博迈均以旗下公司名义向证监会提交了公募牌照申请,贝莱德不到5个月时间即获批复。

农历新年过后的首个交易日,又有外资资管机构递交国内公募基金牌照申请。2021年2月18日,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该项申请材料已于同日接收。

2020年11月19日,联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提交申请公募资质申请一周后,获补正通知,联博基金谋求入场公募也成为海外资管巨头布局中国的又一标志举动。

证监会网站显示,路博迈、范达、联博、施罗德等多家外资机构正在排队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另据记者从业内了解,惠理等外资机构也在积极筹备,计划在未来提出申请。

除直接申请公募基金牌照外,也有外资通过加大对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以谋求控股,如上投摩根基金期望成为国内首家合资公司转为外资全资控股的公募基金,其外资股东方为摩根资管(摩根大通旗下资管公司)。根据2020年8月24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布的信息,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拟转让所持有的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9%股权,转让价格70亿元。这笔交易若顺利完成,上投摩根将由摩根资管全资控股,成为外商独资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目前交易尚待监管批复。

国内首家外资全资公募基金——贝莱德基金,于近日递交的《公开募集基金募集申请注册——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被接收材料,最新进度是受理通知,这意味着国内首只外资独资公募基金产品有望诞生。在国内公募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当下,外资独资公募基金的到来无疑将给市场投资风格带来一定变化。

浙商基金董事长肖风曾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外资公募与内资公募各有所长。“进一步开放后,外资机构可以到中国来设计产品,服务中国的客户,投资领域他们已经尝试过了,现在要做的就是市场,是对客户需求的响应,他们怎么服务中国客户?怎么满足中国客户的需求?设计什么产品?用什么方式跟他们对话?使用什么渠道?带来的冲击或许只是这些而已,并不存在他们会比中国本土的基金公司更有竞争力这回事。”肖风认为,外资公募基金公司更需要的是向本土公募基金公司学习,“我们对本土客户的了解显然比他们深。所以首先他们要学习,如果他们在中国照搬照抄他们在海外的模式,一定会失败,可以这样断言。其次,我们应该欢迎他们来,他们在全球也有上百年的经验,服务客户的经验,应该向他们学习,去优化我们对客户的服务,但我不认为会产生多大的冲击。”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