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电一则公告在周五(6日)下班后的晚间刷屏。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发布对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有关公告。
公告指出,履行职责中发现,微信产品“青少年模式”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涉及公共利益。
起诉拥有超级流量的微信,需要专业和勇气。面对“顶流”互联网大厂,如果不掌握确凿的违法证据,相信检方不会轻易发声和行动。
法律的公正在于,不管你是谁,只管你有没有违法。
公告提及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事关重大,不容丝毫疏忽和纵容。互联网产品总会有一些毛病和不足,但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问题是最不能容忍的一类。
涉事企业的回应很快,态度也较为积极。微信运营方表示,将认真自检自查微信青少年模式的功能,并且虚心接受用户建议以及诚恳应对民事公益诉讼。
但是,诉讼公告中指明的问题究竟是怎么回事?问题一旦证实应该怎样处罚?怎样让违法成本足以产生震慑作用?相信司法机关一定能够解答这些疑问。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认真地就事论事,别想多了,别想歪了。
(文章来源:中新经纬)
文章来源:中新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