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736号建议的答复中表示,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氢能发展战略,研究推动将氢气内燃机纳入其中予以支持。
随着氢能利用技术的成熟,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持续增大,氢能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已纳入我国能源战略,成为我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和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国内轻烃龙头卫星石化(002648)积极探索氢能利用产业前景,充分利用公司富余氢气的附加值,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
副产氢气成本低,氢能业务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早在2019年,卫星石化在专注发展乙烷、丙烷等轻烃综合利用的同时,以自有资金设立卫星氢能,发挥丙烷脱氢、乙烷裂解的清洁工艺优势,利用生产过程中富余的氢气,积极开展氢能源业务拓展、参与氢能利用技术开发、寻求加氢站建设机会。
根据公开资料,传统煤制氢的碳排放量约为18吨二氧化碳/吨氢气,传统天然气制氢的排放量约为12吨二氧化碳/吨氢气,PDH由于原料简单、轻质,生产工艺流程更短,吨烯烃耗煤量远低于其他路径,因此卫星石化制氢过程符合“碳中和、碳达峰”政策的减碳要求。
公司连云港乙烷裂解一阶段项目已于今年5月投产,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二阶段项目建设,预计2022年中期建成投产。待连云港项目两阶段全部投产,副产氢气将达14万吨。
此外,公司90 万吨PDH 装置副产氢气除配套22万吨双氧水装置外,副产氢气为3.6万吨/年,按照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测算可减排二氧化碳约为 64.8 万吨/年和 43.2 万吨/年,即生产一吨丙烯可以分别折碳 0.72 吨和 0.48 吨二氧化碳。再加上独山港新建年产80万吨PDH装置获得的副产氢,氢能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携手浙江能源、液空中国,打造氢能一体化产业链
按照《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规划,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全国加氢站达到10000座以上,燃料电池汽车年产量达到520万辆。氢能行业迎广阔发展空间
卫星石化地处长三角地带,靠近氢能消费市场,运输成本低于煤制氢、主流氯碱制氢企业。周边许多城市发布了未来3-5年加氢站的建设规划,将充分发挥公司富余氢气的附加值。
2019年4月,卫星石化与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浙江省内氢气产业发展。双方约定由浙能集团发挥省属能源企业全产业链优势,牵头探索加氢站安全能源体系建设,到2022年依托综合功能服务站建成加氢示范站20座。开展液氢制备、储运、加注、供应完整的产业链示范,建立一体化液氢综合体系,布局全省的氢能供给网络。
2021年3月,卫星石化与独山港区管委会及液空中国签署框架协议,拟与液空中国合作建设新材料新能源一体化项目。液空中国依托卫星石化丰富的氢气资源,在独山港区管委会区域设立公司,拟建设年产3000吨的氢气充装站和年产11000吨的液氢装置及配套设施,构建氢能战略合作生态圈,推动长三角地区氢能产业发展。卫星石化有望成为长三角地区主要氢气供应商。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