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德尔塔”变异株肆虐全球引发新一轮疫情大流行之际,中外新冠疫苗上市企业陆续交出了这半年来的商业化成绩单,靠着新冠疫苗快速上市大规模放量销售,不少企业收益较大。眼看新冠疫情短期终结无望,不少新冠疫苗企业纷纷调高全年的销售预期,并同时把后续重点放在了加强针和疫苗对突变株防护研究上。
10日,BioNTech公司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据披露,该公司与辉瑞(Pfizer)联合开发的新冠疫苗BNT162b2已经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该公司不但公布了针对目前流行的Delta变种的最新研发计划,还透露该公司已经开展一项临床试验,检验在接种第二针新冠疫苗6个月后,接种第三针增强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近日来,国内新冠疫苗企业也纷纷发布新的研究进展:康泰生物(300601,股吧)称已经成功分离出多株“德尔塔”变异株单克隆毒种;科兴生物则称,其新冠疫苗可以帮助7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效抵御新冠病毒伽马变异毒株;康希诺生物高管表示,接种加强针,体内中和抗体水平可增加约8倍。
2021年是新冠疫苗商业化元年,从快速研发、快速获批到快速大规模商业化,这个进度之快在全球制药史上也是前所未有。不论是BioNTech、Moderna还是中国科兴、康希诺等创新企业在这波疫情中都实现了逆袭。
在这场事关人类命运的大决战中,不论企业大小,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最终能否脱颖而出靠运气,也靠实力。
当然企业成功与否,产品才是最终的试金石,市场才有话语权。
疫苗成最赚钱业务,跨国药企迎最畅销产品
目前,国外使用最多的主要是BioNTech/辉瑞、Moderna、牛津/阿斯利康、强生四款新冠疫苗。其中,辉瑞与Moderna主要是mRNA疫苗,阿斯利康和强生为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
其中,辉瑞mRNA疫苗、阿斯利康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国家和地区过百,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蔓延,疫苗商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这几家新冠疫苗研发公司进入业绩兑现期。
最为明显的是与辉瑞合作生产疫苗的BioNTech。根据8月10日BioNTech公司公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的财报显示,当季收入同比暴增近130倍,大大高于市场预期,此外本年度新冠疫苗的销售额预期也已调高至159亿欧元。财报公布后,BioNTech涨幅扩大至约12%,刷新2019年美国IPO以来的盘中最高位至435.79美元。
BioNTech在财报中还指出,已经将本年度新冠疫苗的销售额预期调高至159亿欧元,上述预期是基于目前已经签署的约22亿剂次疫苗供应合约而做出的。
BioNTech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Ugur Sahin表示,公司与辉瑞合作生产的新冠疫苗全球发货量在短短六个月之内便突破了10亿剂次的大关,而该公司也正将疫苗的供应扩大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样,新冠疫苗的销售业绩也是辉瑞财报的最大亮点。根据辉瑞财报显示,第二季度营收189.8亿美元,同比大涨92%,超过市场预期的187.9亿美元;第二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1.07美元,同比大涨73%,超市场预期的99美分。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疫苗预计今年将给辉瑞带来335亿美元收入,有望成为辉瑞史上最畅销的药物之一。
相比之下,阿斯利康疫苗和强生疫苗增长态势略显缓慢。7月21日,强生公布2021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强生COVID-19疫苗为其实现了2.64亿美元的收入,由于安全性以及病株突变等因素,市场增长缓慢。7月29日,阿斯利康公布半年报,总收入155.4亿美元,同比增长23%,COVID-19疫苗(Vaxzevria)带来11.7亿美元的收入。
另据英国媒体8月1日报道,由于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辉瑞疫苗和Moderna疫苗的有效性高于阿斯利康疫苗和强生疫苗,辉瑞和Moderna公司随后与欧盟就供货价格展开新一轮谈判。
2020年12月,Moderna新冠疫苗继辉瑞/BioNTech新冠疫苗后获批紧急使用授权,为美国批准的第二款新冠疫苗。Modena公司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售出了1.99亿剂其开发的mRNA-1273新冠疫苗,销售额达41.97亿美元。2021年上半年共售出了3.02亿剂,销售额达59.30亿美元。
除了美国,Moderna公司的疫苗在50多个国家/地区的卫生机构获得紧急(或其他有条件、临时)的授权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入紧急使用清单(EUL),同时在欧盟和日本监管部门扩大其适用人群用于12岁及以上的青少年。
无论是BioNTech还是Moderna,由于mRNA疫苗展现出的极为优异保护率,共同预示着mRNA疫苗技术在激活免疫系统上令人震惊的高效,也让两家企业在跨国药企疫苗布局市场成为最大的赢家。
新冠疫苗销售可观,国产疫苗企业强势崛起
在国外疫苗市场争夺激烈的同时,国产新冠疫苗企业也没闲着。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截至2021年8月9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79504.9万剂次。随着新冠肺炎疫苗国内接种人群的不断扩大,国产疫苗企业也铆足了劲。
据康希诺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度,康希诺实现营业收入20亿-22亿元,同比增加49532.59%到54495.85%。预计2021年上半年度,康希诺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亿元到10.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扭亏为盈,增加10亿-11.5亿元。预计扣非净利润为8.5亿-1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66亿-11.26亿元。
作为“港股疫苗第一股”,康希诺受益于新冠肺炎疫苗的销售利好,亏损十年,终于迎来了扭亏为盈的一天。新冠疫苗的成功上市销售,对康希诺的业绩拉动作用是立竿见影。
不过,在当前中国乃至国际市场,康希诺的竞争对手也是不少。据悉,从今年3月智飞生物(300122,股吧)首款重组新冠疫苗(CHO细胞)获批正式上市开始,截至目前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已经生产疫苗超过1亿剂。而根据此前智飞生物透露,公司今年将生产5亿剂新冠肺炎疫苗。
此外,中国生物制药和科兴也是康希诺的重点竞争对手。5月24日,中国生物制药发布财报显示,一季度公司净利润约人民币19.1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约118.5%,其中,应占联营公司及一家合营公司盈利部分,达到了约14.76亿元(去年同期仅为约249.3万元)。
在财报电话会上,中国生物制药表示,联营企业收益主要来自于科兴中维,资料显示,2020年12月,中国生物制药向科兴出资5.15亿美元,持有其15.03%权益。照此推算,中国生物制药15.03%权益的利润为14.76亿元,科兴一季度整体盈利就逼近100亿元。
而在7月12日下午,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中国国药集团和科兴生物分别与“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签署预购协议。从今年7月开始到明年上半年,两家企业承诺将会给“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供应5.5亿剂新冠疫苗。目前,国药集团第一、第二批新冠疫苗已发运。
此外,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市经信局保障科兴中维、北京生物2家新冠疫苗企业扩产上量,累计向国内供应新冠疫苗超15亿剂、保障全国90%以上的接种需求,产值突破1220亿。
无论是中国生物制药还是北京生物,都属于国药集团旗下,换言之,毫无疑问,在整个国内市场,疫苗市场还是以国药集团为主导。
中国疫苗走“竞速”之路,与全球领先药企并跑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重塑了医药行业,而创新能力突出的生物制药企业则试图在大流行中扮演终结者的角色。从疫情初期寻找抗病毒药物的如火如荼,到后期多种技术路线下疫苗研发的百家争鸣,都少不了生物制药企业的身影。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司副司长顾金辉在2021年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上表示,新冠肺炎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重大。如果没有疫苗,全球每年与新冠疫情有关的费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可能达到3.4万亿美元。如果只有有疫苗研制能力的国家(欧盟、美国、中国、英国、印度和俄罗斯)接种疫苗,其他国家每年与新冠疫情有关的费用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可能达1.23万亿美元。
疫情暴发后中国选择了5条技术路线加快推进新冠病毒疫苗研发,分别是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中国采取的5条技术路线覆盖了全球在研新冠病毒疫苗的主要类型。
据博鳌亚洲论坛7月29日发布的《全球新冠疫苗应用图景报告》显示,截至7月16日,全球共有候选疫苗135款,共391款在临床试验中的疫苗,共有20款新冠疫苗获批应用。其中我国有7款新冠疫苗获批紧急使用或上市,22个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中国始终处于全球新冠疫苗研发第一方阵。这7款获批疫苗中有5款是灭活疫苗(中国生物北京所、中国生物武汉所、科兴生物、康泰生物、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1款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康希诺生物),1款重组蛋白疫苗(智飞生物)。
“我国新冠肺炎疫苗未省略任何研究步骤,所有研究标准不降低,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充分保障。国家药检机构、药审机构按照有关应急法律法规的要求,提前介入、滚动审评、前置检验、平行检定,将评审、检验贯穿于研发全过程,极大地缩短了研发时间。整体而言,我国疫苗与全球领先企业基本处于并跑阶段。”顾金辉说道。
此外,按照官方最新通报,我国新冠疫苗接种量已接近18亿剂次,同时我国还向国外提供了超7亿剂疫苗。
(作者:季媛媛 编辑:徐旭)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