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事件也提醒,即便是阿里这样的超级企业,发展到今天,要继续往前稳健向好,仅靠草莽时期的粗猛征伐和侥幸取胜,已经远远不够了。新京报资料图
阿里女员工被侵害一事,引发巨大社会关注。阿里管理层火烧眉毛,忙于消灾。舆论场上,口水澎湃,有理性的发声,但也不乏噪音。到目前,整个事件尚存悬念,等待司法机构的实锤答案。
姗姗来迟的高层表态之后,辞退涉事员工、6000名员工的联名倡议等,也在阿里内部掀动了巨浪。在主动和被动的双面挤压之下,阿里这次似乎要来一场“灵魂深处的革命”了。
此次事件虽有偶然性,一个超级企业弄出一些动静,出现一些突发状况,也属危机概率容忍的区间,但阿里这次显然并非纯属运气不佳。
实际上,此次阿里事件更是一个典型样本,暴露了企业内防失修、管理破网、价值失准、战略偏航等诸多问题。这集中反映了这样的一个时代之问:一个走在技术变革前列、成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头部企业,该如何解决其“成长的烦恼”,做到与时代同向同行?
阿里神话,起于草莽忘形江湖
阿里创造了奇迹,也善于行销奇迹。
大家似乎都还记得,马云曾长时间高调营销他的故事,而这种云神话,随着阿里的超速扩张,成为悬浮在阿里头上的七彩祥云。阿里的神话后来在社会上流传,成为阿里文化和价值观的漂流物,引发追捧。
阿里神话中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桥段:包括高层在内的很多阿里人,喜欢起一个江湖诨名,如“风清扬”“逍遥子”之类。这本属于武侠大师金庸笔下的江湖世界,却转身附体于阿里这个中国互联网头部企业的创世神话中。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文化是其软组织,其作用是隐形的,它内在地规约企业组织和个人的行为。
阿里早期的企业文化启蒙源于武侠江湖,这一创意,在阿里从胜利走向胜利时,成为其正面宣传的佳话。但当年的创始人们在创业荷尔蒙驱动之下,可能没想到那么远,更没想到可以做得这么大,这种江湖气催动了他们创业的共情。当此之时,他们以江湖文化打底,用江湖文化救急,权宜之计也未尝不可。
但是,这种传统江湖文化能否支撑一个超大现代互联网企业?答案是“否”。如今的员工侵害事件、此前的“996福报论”翻车等,都暴露了阿里在价值观上并没有与时俱进,也没有随着自己的成长而成熟起来。
“超级跑车”,不能用“马鞭子”指挥
阿里商业帝国的崛起,当然是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技术进入中国,成为我们社会的最大变量,也成为我们社会的核心增量。
误打误撞也好,洞察先机也罢,阿里创始人无疑是把握住了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迅速用互联网杠杆撬动中国市场,其形成的平台经济迅速蚕食、解构传统经济形态和既有市场组织结构,对整个中国经济大盘和企业宏观格局产生巨大冲击,甚至是颠覆了传统市场组织结构和游戏规则。
这种新经济,自然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也与“数字中国”战略相一致,因此成就了阿里今天的“江湖之远”。
但企业越大,走得越远,越是要有清醒的头脑,更大的责任承载,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同时其内防、管理、价值、战略等也要跟上,支撑不断走高的事业线。
尤其是,阿里发展至今,不仅是一个拥有20多万员工的商业帝国,更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的基础设施型超级企业组织,影响面涉及国计民生方方面面,其战略格局、价值观就不能止于“江湖文化”。
实际上,仅靠草莽时期的“江湖文化”来支撑一个如此超大体量的企业组织,用前现代的企业理念、价值观来支撑一个代表先进生产力的超大型新型企业,还在用江湖文化作为价值导航系统,就如同在高速公路上狂奔的超级跑车,还在用马车的鞭子驾驭、指挥。这或许可以侥幸一时,却不可能一直侥幸下去。
就像阿里,一路狂奔到今天,甚至连企业内部的一些底线问题都开始破防。如此一个连自身员工的权益保障都存在严重欠账,内部价值认同千疮百孔,又怎能指望它去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和家国重托呢?
仅靠江湖文化“稻草人”去演企业管理“空城计”,用前现代的文化去约束超现代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做得越大,风险也越大。
并非个案,头部企业更需“品学兼优”
一个企业的成功,需要多种条件和机缘去成就,尤其是一直站在新经济最前沿的互联网企业。在这方面,阿里是成功者,也是幸运者。
而作为阿里这样的超级企业发展到今天,要继续往前稳健向好,仅靠草莽时期的粗猛征伐和侥幸取胜,肯定是远远不够了。一个日渐成熟的市场,自然是不容于此,更何况我们的企业也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全球竞争。
当此之时,头部企业尤需深谋远虑,企业领袖要具有更高的眼光、智慧和判断力,及时把握企业的机遇和风险,审时度势地对企业进行科学、精细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要从企业文化和制度规则入手,在全球化视野里搭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方能带领企业走向深海。
到今天,阿里的问题就在于,其从体量上已成为一个商业帝国,但在体格上还不够结实,特别是在对大格局的理解和判断上,没有相匹配的智慧和价值观跟上去。其近忧就在于其远虑出了问题,内部制度建设上长期失修,企业的战略安排和价值导航系统出现差失,过于功利地“在商言商”,把眼前利益看得太重,把自己利益看得过重,丢掉了企业作为“社会人”的社会责任。
当然,互联网企业的成长和管理,与前互联网时代的现代企业相比,有很多不同。阿里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探路者,做了大量探索,在很多方面是很成功的。尤其在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把握和精准联接上,阿里有不少创新和突破。正因这些,阿里才能在有如过江之鲫的互联网企业中走在前面,笑到今天。
但一心忙于在市场上攻城夺寨、征战杀伐,忙于加固自己的市场护城河的企业,不免时常吃相难看。比如,一些互联网企业“劫持”了海量的公共数据,一些甚至向未成年人下手,罔顾市场底线和家国大义。这都表明,他们尽管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但其格局和价值观却还徘徊在前现代的阴影里。
因此,阿里今天面临的这些问题也不是个案。同样的问题,一些企业是看不到,一些是看到了,但做不了改变——天然站在“创新”潮头的互联网市场,竞争更“自由”,为此造成市场生态内卷得厉害,甚至都是在“不由自主”地刷单拼“绩点”,无暇顾及市场生态的保护和建设。
但是,头部企业是市场的最大受益者,应有责任,也有能力去做好市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但这些“优等生”还在为“绩点”机关算尽,甚至误以为成绩好就能“一俊遮百丑”。积极搭建现代企业管理体系,让品学兼优成为头部平台企业该有的样子,此次阿里事件或许就是一个契机。
特约撰稿人 | 李垈(学者)
编辑 | 何睿
校对 | 陈荻雁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