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如虹】
团建的意义和形式,不应被窄化为外显的一类简单的团队活动。
马虹玫
不知从何时起,在不少上班族眼中,团建简直已成职场毒瘤。
某些职场萌新们或许会觉得,外出团建,不用坐在办公室,公司从上到下一团和气,手拉手肩并肩投入广阔天地,吃吃喝喝玩玩,多么轻松愉快有意义的活动啊,怎会视之为毒瘤?
粗略回顾一下,大约在新千年以前,效益好的单位组织员工出游度假,一般这样安排:选择近处的度假村、风景区之类的地方,白天泡温泉,漂流,以及其他运动项目,晚上卡拉OK、交谊舞,多半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在旅游市场没有充分发展的年代,这类早期的单位、部门活动,带隐性福利性质,已有团建雏形。
团建,是团队建设的简称。为实现团队绩效,达成业绩最大化,有针对性地进行一系列激励成员的结构设计和活动开展,以此提升团队士气、干劲,增加团队向心力以及组织凝聚力。团建出发点始于此,本无可厚非。可是,随着团建形式与目的的日渐偏离,团建活动变得神憎鬼厌不讨喜。
为了不影响工作,某些公司“很机智”地将团建时间安排的明明白白——那就是,绝不占用工作时间。要么下班后加班团建;要么干脆放在周末。这就意味着,个人时间和空间将被挤占。以深圳为例,公司在西边南山科技园,团建地点在东边大鹏,自己住在龙岗。团建还没开始,一大早就得先在深圳从东到西再到东,倒腾一个半来回。好不容易到地方了,各种被辅以某种目的游戏活动轮番上阵。团建教练跟打了鸡血似的,还是不能让参训的员工也嗨起来。大伙仿佛没有灵魂的工具人,忍受早起和路途奔波,被强制社交,还得假装享受。通常,这类团建安排的住宿都不咋地,如果再碰上一个睡觉打呼噜、卫生习惯不好的室友,那就彻底别想舒缓放松了。白天上山下海,恨不得东西涌拉个穿越,累的精疲力尽。偏偏还“贴心”地让员工自己做饭炒菜,体验农家乐抓鸡捞鱼。烟熏火烤几个小时,饭菜做不好,人也累个半死。而且呢,干活的永远是那几个老实人。平时工作中善于“划水”的聪明人,照样“划水”坐等吃现成的。可别指望他们出了办公室就能换副模样。总之,团建一切的行动安排,不搞到体力透支绝不罢休,还美其名曰“体验艰苦生活”。可惜,没起到忆苦思甜的效果,反而成功把员工搞到心力交瘁。
如此种种,还只算累身,加码的累心从未消失。打工人们一想到业绩考核,想到996、007,还有晋升或降级的名单,以及那些复杂的办公室政治,哪里还能真心实意地感受所谓“良辰美景”。眼看常规“拉练”式团建不能提起热情,机智的HR 还有大招。巧立名目的团建项目奇葩登场,光怪陆离群魔乱舞,挑战着人伦底线达到近似“坟头蹦迪”的效果。特别是团建伴生物,种种打着增加气氛的畸形酒桌文化、灌酒逼喝,席间的言语冒犯,黄段子荤段子齐飞,行为上的、语言上的显性和隐性的职场性骚扰,粗暴干涉员工的个人自由,践踏员工个体意愿。更别提一些言行涉嫌违法,令人无奈、愤怒和伤痛。哦,对了,有些团建还让员工自己掏钱呢。
团建的意义和形式,不应被窄化为外显的一类简单的团队活动。不幸的是,现在的团建,不论其目的还是形式,都已“涉嫌”跑偏。职场人苦团建久矣的背后,是团建本质上被要求的“整齐划一”。是将个人兴趣、个性好恶磨平,纳入所谓的集体意志中。追溯员工苦恼的本质,乃是团建活动背后蕴藏的“控制性”和“服从性”。不能对不喜欢的活动说不,不能与不喜欢的人拉开距离。有的企业将团建视为恩赐员工的“福利”,赫然陈列在招聘广告里(估计也没别的福利可写)。有的企业,更是将团建视为企业现代范儿的标配。为鼓舞士气增强归属感,与其挖空心思策划这些,不如想想给员工涨点儿薪水,增加假期,给员工一个安全健康身心愉悦的工作环境,让员工享受到实打实的福利,这才是体现企业文化的终极抓手和切实路径。
(作者系深圳作家)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