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消费金融机构融资相关的消息持续传出。8月12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进入2021年8月以来,河北幸福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幸福消金”)等4家消费金融机构在融资方面传出新动向。其中,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银五八消金”)更是将目标瞄准了二级资本债。消费金融机构融资“降温”之下,新的融资方式出现又会带来哪些变化?
融资渠道扩充
4家消费金融机构向大众展示了3种不同的融资方式,长银五八消金“尝鲜”二级资本债更是引起广泛关注。根据长银五八消金8月6日在官网披露的公告,公司将在8月6日-13日间,就二级资本债主承销商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
公告显示,公司招标对象为主承销商,中标机构数量为3家。主要负责长银五八消金2021年度二级资本债申报、发行、后续管理等工作,负责发行方案制定及实施。开标时间为8月26日。
长银五八消金也成为了业内第一家公开“尝鲜”二级资本债的消费金融机构。就在长银五八消金发布招标公告的同一天,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招联消金”)和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披露了金融债券的相关情况。其中,招联消金发行的是2021年第四期金融债券,计划发行总额16亿元,票面利率为3.14%;马上消金发行的则是2021年第三期金融债券,发行总额2.5亿元,票面利率5.29%。
幸福消金则于8月3日获批信贷资产证券化(即“ABS”)业务资格,成为年内第2家、全国第15家获得ABS资格的消费金融机构。
有消费金融行业从业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长银五八消金就二级资本债发行进行公开招标,也意味着启动这一项目被提上了日程。但消费金融公司发行二级资本债同样有准入要求,后续也需要经过监管审核方可实现。
对于近期消费金融机构的融资动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分析指出,当前,消费金融行业流动性普遍较为缺乏,持续的资金“补血”又是公司业务持续开展的基础,因此在融资方面动静不断。
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则指出,二级资本债是一种长期融资,有利于消费金融公司长期业务布局规划和资产规模扩张。同时,该融资方式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股权,容易获得股东支持。“预计后续会有其他持牌金融公司跟进,但由于门槛较高,整体发行规模仍然有限。”
股东增资不“香”了
据了解,除了发行金融债等融资方式外,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还包括股东增资、同业拆借、银团贷款以及ABS等多个渠道。
在金融债这一融资方式上,北京商报记者根据中国货币网披露的信息梳理发现,2020年全年,招联消金等3家机构共计发行75亿元金融债。2021年以来,金融债发行规模已达80亿元,但发行主体仍然集中在几家头部平台。
参与机构更多的ABS融资,进度明显放缓。截至8月12日,2021年消费金融机构ABS发行总额为61.08亿元,与去年同期104.47亿元相比缩水四成。2020年全年,消费金融发行的ABS融资产品总额为123.65亿元。
包括前述融资方式在内,2021年消费金融机构融资整体来看相较往年呈降温趋势。其中,成本更低的“股东增资”这一方式在今年同样按下了“减速键”,年内仅有杭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完成增资,其他传出增资消息的机构尚无新进展。
股东增资为何不“香”了?盘和林指出,股东增资属于核心资产,出资方不能追讨,只能通过分红和股权升值来赚取利润,资产增值的诱惑力更大,但是风险也更高,会出现无法收回的情况。“这表明市场投资者对于消费金融机构的经营稳健性存在担忧。如果对可持续经营状况信心不足,投资人对于股东增资就不是很积极。”
在王诗强看来,随着去年底和今年上半年的相关政策出台,消费金融公司的息差收入不断被压缩,投资回报率大幅度下降,使得原有股东增资积极性下降。
行业规模增速放缓
对于长银五八消金完成二级资本债招标后的计划、幸福消金获批ABS后是否有计划融资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也向相关消费金融公司进行了了解。其中,招联消费金融方面表示,金融债券的发行有利于公司进一步调整融资结构,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消费金融机构融资需求下降,背后是消费金融机构规模、业绩的增速整体放缓。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0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为5246.49亿元,同比增长5.18%;贷款余额4927.8亿元,同比增长4.34%。发展增速较前期有所放缓,在2019年末,前述两项指标增速分别为28.67%和30.65%。
“消费金融整体行业在收缩,且业务主要流向互联网巨头,以用户流量端口为基础进行展业。当前,消费金融机构普遍缺乏流量入口,只能加强和商家合作。但受到各类政策影响,开展并不顺利。”盘和林称,消费金融机构未来还是嵌入到场景当中,和场景结合,挖掘用户需求,要在应用上去做文章,往线上走。
王诗强表示,除了消费金融机构之间本身的竞争外,其竞争对手还包括互联网巨头以及商业银行。而近期提出的24%利率标准,也表明通过高息覆盖坏账的模式不成立了。
王诗强认为,消费金融公司当务之急是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在控制逾期率的情况下,让尽可能多的客户获得贷款,从而降低获客成本以及运营成本。此外,对于优质的流失客户,应该尽快降低贷款利率,进行二次激活。
北京商报记者 岳品瑜 廖蒙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