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的出路在哪里:中考分流是与非

财经
2021
08/13
08:35
亚设网
分享

差生的出路在哪里:中考分流是与非

图 / 图虫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王峰

编 辑丨李博

367分,这是王崇轩(化名)的中考分数。在王崇轩所在的河北省一个县城里,这个分数考不上任何一所普通高中。

他的成绩只能读中职,虽然县城里只有一所中职,但进去读书几乎没有门槛。“来的学生也不是为了学习,只是不想在这个年纪就出去打工。”

得知自己的中考成绩后,王崇轩有点后悔,“当初应该好好学习,但自己确实读不进去。”中考结束,意味着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学生要么继续读普高或中职,要么就业。

近日,“双减”政策发布,让中小学教育内卷的话题在全社会沸腾。近期两起事件表明,对教育内卷的讨论,已经从学生学习负担深入到教育体制。

其一是经济学者姚洋跨界接受专访谈教育时表示,我国若要从根本上解决考试社会的内卷,必须尽快对教育制度进行系统改革,普及高中,推行十年制义务教育。

其二是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项贤明的一篇文章在网上流传,文中写道:“强迫学校不补课不可能真的达到减负的目的,因为你禁止不了社会上的各种补习班,即便你强行取消所有补习班,也无法禁止家长在家里给孩子加压。”

“这实际上是我2015年发表的旧文,最近突然在网上疯传,很多家长给我发邮件,把这篇旧文与如今整顿校外培训联系起来。”项贤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婉拒了采访,表示“一两句话说不清”。

在“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下,中考分流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只能读中职,失去读大学的机会。这种升学压力的下移,加剧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那么,缩短义务教育学制,或取消中考普职分流,能够给王崇轩这样的“差生”以出路吗?

真正要变的是教育评价

近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接受专访时表示,“走出内卷必须从教育制度改革上入手,普及高中是必须的,如果我国的财力做不到十二年,那么可以考虑缩减为十年制义务教育,一旦推行十年制义务教育,家长想‘卷’也‘卷’不成了。”

近年来,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的呼声一直存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就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将九年制义务教育修改为十二年制义务教育。

国际上,美国、埃及、巴基斯坦等国也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介绍,2013年至2018年,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国家从47个减至41个,八至十年制义务教育的从97个减至90个,十二至十五年制义务教育的从48个增至56个。

但教育部在对上述建议的回复中明确表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共12年的课程设置,基本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基本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目前还不具备延长学制和将学前、普通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

张力曾撰文介绍,北京市政府2001年发文希望到2010年“在保证高中阶段教育充分供给的基础上,分期分批逐步实现十二年义务教育”,但未见后续决策。昆明市2008年宣布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试点,2009年认为条件不足而无限期推迟。

“义务教育有强制性,必须有规定的课程标准,高中和幼儿园为什么不能纳入义务教育?因为强制的课程标准不符合这两个阶段孩子的天性特征。高中更应该是一个强调多样化有特色的学习阶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储朝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改变义务教育学制无助于解决学生负担重、内卷等问题。“不能认为通过缩短义务教育学制可以减少学生刷题和无谓的学习,这个观点的前提还是认为学习是为了应试。”

“真正要改变的是教育评价方式,进而改变教育教学的方式、内容,减少刷题,让学习更充实更灵活。”他说。

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

虽然高中难以纳入义务教育,但普及高中早就是政策目标,且已经实现。

张力介绍,2020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创91.2%的历史新高,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预期值,同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高达94.6%,按国际标准,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已经普及。

普及高中建立在很多学生分流进中职的基础之上,而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愿如此。“如果去了中职,里面很多同学都是混的,毕业后只能去厂里,或者去路边卖烤串,以后肯定不会很有钱。”王崇轩说。

中考分流是因为“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这一政策制定于1983年,几十年来经历过多次波折。

1983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改革城市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意见》提出,力争到1990年使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与普通高中在校生的比例大体相当。当时,全国中职生比重太小,大量普通高中毕业生无法升入大学,又缺少就业技能。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逐步做到50%-70%的初中毕业生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中心。数据显示,1991年到1997年,中职招生数开始反超普高,1997年职普比约为6:4。

受中专毕业生不再分配工作、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的影响,职普比在1998年后开始下 降。2001年,中职招生397. 6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总规模的比例已降至41. 7%。

此后的多份文件都强调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虽然受中职生免学费等政策红利刺激,中职生比例一段时间内再次回升,但职普比终于还是走出一段“倒V形”,下降至如今的4:6。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在校生2494.45万人,中职在校生1628.14万人。这意味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2020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350万人”目标落空。

为了普职比大体相当,有的地方采取强制分流的办法。据报道,有的初中学校直接将学习成绩差的毕业生强制分流到中职,不给他们参加中考的机会。

另一个隐忧是,被分流的学生有鲜明的集体身份特征。有研究表明,上中职的学生近70%来自农村和乡镇,近70%的中职生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

“社会阶层利益分配的不平等,是我国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的根本原因。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使得进入职业教育轨道的学生最终都流入了社会底层,还有谁愿意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呢?”项贤明的文章写道。

促进普职融通

那么,普职分流是否应该取消?现实并非如此。

“到了初三,几乎每次摸底考试的倒数几十名都是老面孔,我们从来不写作业,老师也不会管我们。说实话,就算让我去读普通高中,我也跟不上。”王崇轩说。

“有观点建议将分流的节点推迟到高中毕业,但对于那些存在学业障碍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需求与高中课程之间还是严重脱节,在普通高中没有多样化发展的情况下,他们的高中生活依然没有意义。”储朝晖说。

“而就业技能的学习,存在关键期和敏感期。”储朝晖说,“民间有句俗语‘老来学木匠’学不会,也就是说,一个人过了关键期和敏感期,他可以掌握具体技能,但成不了能工巧匠。”

那么,中考分流应该如何改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王晓燕曾撰文介绍,在德国,小学生到了10岁左右就要进行第一次分流,进入三种不同类型的中学:主体中学、完全中学、实科中学。

一般情况是,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进入主体中学,学制为5年,毕业进行第二次分流时,大部分学生进入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或职业技术学院;文理知识强的进入完全中学,学制为9年,毕业后多数直升综合大学;智力在这两者之间的学生进入实科中学,学制为6年,多数人进入职业轨道,少数成绩优异者转入完全中学。

差生的出路在哪里:中考分流是与非

(德国基础教育分流模式 来源:王晓燕《迈向“有差异的优异”》)

在美国,分流从高中阶段开始,分流的形式以“校内分流”为主,普职之间课程不同。有的高中在一校之内设置三条轨道:学术轨、职业轨、普通轨,分别对应升学、就业,和没明确流向的学生。

差生的出路在哪里:中考分流是与非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塔维斯塔高中课程分类 来源:同上)

可以发现,允许多种选择,轨道可以互换是德国、美国普职分流的共同特点。

一位不愿具名的教育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国内以前也有观点建议举办综合高中,开设普通高中课程的同时也开设职业选修课,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为大学选专业做准备。”

2019年6月,国办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

这意味着普通高中和中职可以开展合作,普通高中学生可以在中职参加综合实践,中职学生可以在普通高中选修文化课。

“强制普职分流过于机械,应该给地方探索的空间,避免一刀切。”储朝晖说。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实习生 杨思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