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大师兄
图片:网络、图虫创意
来源:市值观察(ID:shizhiguancha)
38金、32银、18铜,金牌榜位列第二,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再次创造了历史。
为荣耀加冕的,是中国体育的民族品牌安踏。奥运健儿在领奖台上“颜值”拉满的领奖服,正是安踏为东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员们倾心打造的“冠军龙服”。
从2009年温哥华冬奥会开始,安踏已经连续6次为中国奥运代表队打造领奖服,这些年无数次站上奥运领奖台的,不仅是中国的体育明星,还有安踏这家悄然崛起的全球体育巨头。
借助奥运会这个全球最重要的流量池和中国运动员的优异表现,安踏的品牌形象正在被全球体育迷广泛认知。
1
安踏科技闪耀奥运赛场
作为我国传统优势项目,中国举重队无疑是本届奥运会上成绩最好的运动队之一,8人参赛,获得7金1银,87.5%的夺金率,堪称梦幻般的表现。奥运举重赛场上,我们屡次见证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李发彬金鸡独立般逆势夺冠,石智勇破世界纪录的成绩连续两届奥运会摘金,吕小军以37岁高龄成为奥运历史上年龄最大的举重冠军……东京成为举重梦之队再次封神之地。惊人的成绩背后,当然离不开运动员的天赋、训练质量和心理素质,但是国际高水平的比赛,本质是运动员对于极限的挑战,成败往往在毫厘之间,一定程度上讲,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之间的较量,也是运动装备之间的比拼。从菲尔普斯打造的鲨鱼皮泳衣,到刘翔8克重的跑鞋,当代体育明星达到的竞技高度,从来离不开高科技运动装备的助力。让人欣慰的是,举重队在东京奥运会使用的运动装备,包括举重服和举重鞋,不是耐克、阿迪等国外品牌,而是中国运动品牌安踏。正所谓:不怕耐克和阿迪,就怕安踏带国旗!行业数据显示,2013年-2020年,中国运动服饰市场零售额从1347亿元增长到2523亿元,年复合增速接近10%,远超欧美发达国家,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
即便如此,我国运动服饰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巨大差距。2020年,我国运动鞋服人均消费仅33美元(约213.7元人民币),相比2007年增长了3倍多,但仍不到美国的10%,只有日本的30%左右。
从人类需求规律和国际发展经验来看,一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金之后,服饰行业和经济整体增速都将逐渐放缓,而运动服饰行业往往会迎来加速增长。
欧睿数据预计,中国运动服饰市场2021-2024年复合增速将达到12.2%,远高于服饰行业和中国经济整体增速,是当下极为优质的黄金赛道。
更重要的是,在当下中国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中,过去依靠投资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方向。房地产、医疗、教育等阻碍基础消费的产业,近年来正在被大力整顿,而体育产业以及背后的体育用品行业,作为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无疑会受到政策大力扶持,获得巨大的发展空间。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重磅出台,体育产业的支持政策进入了快车道。随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后续配套政策,相继落地。
东京奥运会期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再次掀起市场对体育产业的关注。《计划》明确要求,到2025年,我国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一方面是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则是全社会健康和健身意识的觉醒。特别是经历过新冠疫情洗礼之后,民众对身体素质的关注度更是空前高涨。
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显示,中国参与健身的人群由2018年的4327万人迅速增长至2020年的7029万人,2年时间增长了62%。
体育行业的高速成长过程中,以安踏为首的国产体育品牌正在迅速崛起。
财报显示,2004-2020年,安踏营收从3.1亿增长到355亿,净利润从亏损状态增长到55亿,年化复合增速超过30%。
2011年起,安踏成为国内销量第一的体育品牌,此后连续10年销量领先。2020年安踏的利润超过阿迪,市值也在今年一度超过阿迪,成为全球第二大体育用品集团。
▲来源:安踏2020年财报
国产品牌的崛起,当然少不了多元化销售渠道的助推,也得益于年轻一代对民族文化日益强烈的自信,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国产品牌创新意识带来的产品力的提升,这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国家仍在蒸蒸日上,国货向上的趋势也不会改变。未来10年,中国GDP大概率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中国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冲击全球经济和消费霸主的过程中,相信会有大量的中国消费品牌成为世界级品牌甚至成为行业内的世界冠军,因为世界级球员往往就诞生于世界级球队之中。在体育用品行业,安踏显然是中国最重要候选者。
时代的浪潮下,中国的安踏,终将成为世界的安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