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资券商在华设立机构再传新消息。
渣打银行旗下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渣打香港”)递交的《证券公司设立审批》获证监会受理,拟设立券商暂命名为渣打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渣打证券”)。
4月27日,法国巴黎银行递交的相关材料即被证监会受理。三个月后,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相关申请同样被证监会接收。
与此同时,多家已在中国正式设立的外资控股券商也在开疆拓土:
8月6日,摩根大通证券受让其他内资股东股权的审批获证监会批复,摩根大通证券成为国内首家外资全资控股券商。
7月6日,北京证监局核准外资控股券商高盛高华变更业务范围,增加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证券自营、代销金融产品业务。
6月10日,大和证券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正式对外开展业务。
“证券市场的开放是大势所趋。”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外资券商的进入是有门槛的,能够进入者均为非常优秀的大品牌券商。其进入,一方面会加剧证券行业竞争,另一方面也会为国内本土券商带来可供借鉴的经验,倒逼券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盈利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转型升级。”
合资券商20余家申请中
“我们十分高兴看到中国开放所带来的增长潜力,并将寻求不同机遇以进一步提升我们本已相当强大的中国资本市场业务平台。”渣打银行方面对记者表示。
渣打银行谋求在华券商业务,只是外资证券公司涌入中国的一个剪影。
如今,仅处申请阶段的中外合资券商就达20余家。青岛意才证券、阳光证券、粤港证券、联信证券、方圆证券、华胜国际证券、瀚华证券、元富证券等,都在力求一张中国券商牌照。
截至目前,已经捷足先登的外资券商有9家。其中,外资控股券商8家,分别为汇丰前海证券、瑞信证券、高盛高华证券、瑞银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大和证券和星展证券。
中国大门打开,外资券商相继涌入,这会对中国的证券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某券商投行总部业务董事李鹏认为,外资券商的进入,是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体现。短期来看,可带来外资资金;长期而言,有利于中国券业的持续发展。
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李有星看来:“我国的证券市场在制度建设和专业水平方面均有很大提高。外资券商的涌入,可能会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一定压力,但整体可控。”
他告诉记者:“同国内相比,国外证券市场更为成熟,外资券商经过长期磨炼和市场洗礼,在管理、风控、产品设计等方面有更为丰富的经验。外资券商集中进入中国初期,可能会对中国本土券商带来一定压力,但这并不值得担心。一方面,中国券商化压力为动力,可倒逼其向更优质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市场有中国特色,外资券商在国外适用的规律和经验未必在中国行得通,将会有一个适应过程。同时,针对外资的特殊情况,也会有相应监管措施的跟进。”
外资券商长于跨境业务
同中国本土券商相比,外资券商优势何在?
在董登新看来,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第一,在国际化层面具有独特优势。理想状态下,中国企业“走出去”,需要中国券商作为财务顾问或并购专家,到国际市场保驾护航,但中国券商目前缺少这一能力,这是本土券商的最大短板和弱项。与中国企业不同,外资券商在国际化业务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这使得中资企业国外IPO、并购、投资成为外资券商的机会所在。
第二,产品研发、业务创新方面,外资券商往往具有个性化特色,其品牌优势很难模仿。而这恰恰也是中国本土券商的短板。
第三,在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尤其是在高净值、高附加值客户争夺上,外资券商具有显著优势。中国本土券商在财富管理方面刚刚起步,大资产管理也在近几年才兴起。无论是财富管理还是资产管理领域,国内券商皆为新手,仍处起步阶段,缺少相应管理经验。外资券商的进入,可能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方面抢占市场份额。
李鹏同样认为,外资券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美元债、国外上市与并购重组等国际化业务上;而就A股、科创板IPO保荐等纯业务而言,国内券商具有国外券商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某外资金融机构高管易梓哲(化名)则告诉记者,外资券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跨境业务上。
“一方面,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到国外上市、发债、并购;另一方面,帮助外国企业‘引进来’。同时在资产证券化上也会有较大关注。”
他进一步解释道:“对于外资券商来说,贵精不贵多才是生存之道,其在中国的业务开展,大而全不如小而精。”
李鹏观点类似,在他看来,对于外资券商来说,比起大而全,小而美的特色化道路可能对其发展更为有利。比如打造精品特色投行,帮助企业国外上市、发债。
董登新同样认为,小而精是券商的生存之道,他说:“在中国开展券商业务的外资机构,基本都很低调,用最少的人数、最低的成本、最少的网点,低调地做财富管理、挖掘高净值人群客户、做高附加值业务。这是以大为美、全牌照为目标的本土券商需要思考和学习的。”
董登新建议小券商注重特色化发展,“对于小券商来说,追求全牌照,易导致其本就弱小的精力过于分散化,不利于长远发展,应向外资券商学习,打造特色化品牌。”
缺少特色化品牌,在董登新看来,是中国券商的通病。
“同国外券商品牌特色鲜明、注重发挥特长、集中精力做优势项目不同,国内券商同质化经营非常严重,讲求全牌照,样样干,但样样欠精。同质化竞争,不利于打造独立品牌,不利于树立个性化标签。中国券商应做个性化特色,而非一味模仿。”
他进一步补充道:“目前,一些国企头部券商的最大优势在于规模效益。但尚未将自身特色做成‘护城河’。面对优秀国外竞争者,容易被攻破。而‘护城河’的本质在于品牌和特色,券商要努力发掘自身特色,打造品牌效应。”
而作为高级专业人才的易梓哲,不仅关注所在公司的发展,同许多外资金融机构高管一样,时常向中国监管部门提交调研报告,结合国外业务开展情况为中国发展提供建议。“比如最近大火的绿色债券,我们会针对如何促进中国绿色债券与国际绿色债券接轨而出具相关调研报告,将国外投资者的声音和经验反馈给中国相关部门。”
对于外资券商在中国的业务开展,易梓哲指出了其中的艰难。“外资券商用国外标准在中国开展业务,会面临很多挑战。券商所在国的‘长臂监管’可能引起中国客户的不满。以美国券商为例,其对客户的某些要求是按照美国法律必须做而中国法律不必做的,这很可能导致中国客户反感,造成客户流失,致使许多业务无法开展。”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