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创面治疗和电化学发光检测两个医疗器械领域均取得重大科研创新和产业化突破的普门科技(688389.SH)对外发布了其2021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37.31%,实现净利润0.82亿元,同比增长18.47%,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0.65亿元,同比增长了43.33%。
据了解,在创面治疗领域,普门科技是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第一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企业,基于该领域强大的核心技术,其自主研发了光子治疗仪,并成功填补了国内临床创面光子治疗领域的市场空白,当前正逐渐成长为较大规模的国内第一品牌的床旁治疗与康复解决方案供应商。与此同时,在化学发光检测领域,普门科技也成功研制了包括检测仪器和配套试剂的新一代全自动免疫分析平台,并成功打破了行业国际巨头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领域的全球垄断,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取得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注册证的企业,并获得到了2020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特等奖。由此可以看出,公司核心竞争力强劲且国产替代优势突出。
核心领域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产品持续放量助推业绩高增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115亿元已增长至2018年的2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9%,预计未来仍将以19.1%的复合增长持续快速扩容,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70亿元,这无疑为普门科技治疗和康复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了解,在该领域普门科技已成功开发出几十个型号的丰富产品线,并形成了从“单一产品”到“系列化产品线”再到“多系统解决方案”的产业化突破。上半年其持续聚焦皮肤与创面、围术期、慢病基础三大块,产品格局更加均衡,同时其还重新推进了去年受疫情影响的顶层设计方面的市场活动,使该业务板块呈现出稳健增长之势,报告显示,上半年普门科技治疗与康复类收入为0.92亿元,同比增长了13.86%,其中家用产品增速明显,达到了52.25%。
与此同时,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19)》统计,2016年至2018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一直保持着18.00%左右的增速,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1年体外诊断的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800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可观。而普门科技作为化学发光赛道进口替代的推动者和受益者,凭借着国内首家电化学发光平台的“先发优势”,使公司业绩实现了大幅提升,据报告显示,上半年普门科技体外诊断类收入达2.62亿元,同比大增了48.01%,毛利率也顺势提升至61.29%,其中试剂收入达1.98亿元,同比大增了143.64%,增速显著。
有机构表示,考虑到公司电化学发光与康复医疗产品的持续放量,同时研发投入逐渐步入收获期,参考可比公司,给予公司2021年61倍PE估值,并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研发投入营收占比高达近20%
国际市场销售业务快速增长
据了解,普门科技是一家“研发+市场”双轮驱动的专业化高科技医疗设备企业。报告显示,2020年普门科技研发费高达1.03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18.66%,对此,《红周刊》也梳理了同业对比数据:同期与其营业收入较为接近的同行业上市公司如利德曼、热景生物、科美诊断等研发费用分别为0.38亿元、0.48亿元、0.56亿元;同时,其他收入较高的同行业上市公司如基蛋生物、万孚生物、安图生物等公司2020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6%、10%和12%,其他如迪安诊断、迈克生物、凯普生物、明德生物等公司2020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3.7%、5.3%、7.3%,综合以上数据可以看到,普门科技的研发投入和占比在同业内优势凸显。且今年上半年其研发投入同比增长了66.87%,营收占比已提高至19.97%,研发人员也同比大增了40%。而大量的科研投入也使公司逐渐在治疗与康复和体外诊断等领域拥有了众多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核心技术,并获得了授权专利128项。基于技术优势的不断凸显,近年来公司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据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整体销售毛利率进一步提升至61.91%,创出新高。
在技术、产品不断创新突破的同时,其市场方面也呈现快速扩展的良好局面,报告显示,当前普门科技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已成功覆盖国内15000多家医疗机构,装机医院包括国内知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在内的1600余家三级医院。而在国际市场,普门科技的产品也已应用于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覆盖了欧洲、亚洲、南美洲、中东及非洲等众多市场,据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新增海外客户多达145家,实现海外销售额高达近1亿元。公司表示,随着海外营销IVD产品线和治疗康复产品线布局的不断完善,整体海外销售增长趋势有望保持稳步增长。
谈到对公司未来几年的经营展望,普门科技则表示,目前公司上市不到两年,整体销售稳步增长,同时,随着产品研发投入和合理化布局,营销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公司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希望能够保持比同行业更高的增速推进国内外业务发展。
(文章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文章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