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5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已经悉数发布今年前7月保费数据,整体而言,财险业务增速略有下滑,但寿险似乎未见边际改善,表现相对低迷。
截至8月17日,5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已经悉数发布今年前7月保费数据,头部保险公司实在难言轻松,这折射出整个保险行业的困境,正处于增长瓶颈期。
整体而言,财险业务增速略有下滑,但寿险似乎未见边际改善,表现相对低迷。
5家A股上市保险公司已经悉数发布今年前7月保费数据。视觉中国
保费之问:需求复苏缓慢短期增长仍有压力
从三个维度观察上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以集团为主体,今年前7月,中国人保(601319,股吧)原保费收入3754.31亿元,同比增长1.21%;中国平安(601318)原保费收入4775.36亿元,同比下降5.19%;中国太保原保费收入2449.86亿元,同比增长3.17%。
以寿险为主体,今年前7月,中国人寿原保费收入4689亿元,同比增长3.32%;平安人寿原保费收入3015.04亿元,同比下降3.56%;太保寿险原保费收入1512.64亿元,同比增长1.83%;新华保险原保费收入1099.36亿元,同比增长2.50%;人保寿险原保费收入682.03亿元,同比下降3.57%。
上市保险公司7月寿险原保费收入未见明显改善。东吴证券(601555,股吧)研报显示,整体而言,行业需求复苏缓慢,短期增长仍面临压力。究其原因,主要系惠民保等普惠保险的普及对于商业保险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代理人增员乏力;疫情反复影响居民消费,保险作为可选消费品,缺乏一定的消费必要性;渠道转型迫在眉睫所致。
此前不久,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保险系主任郭振华曾撰文称,相关数据和行业现象显示,我国寿险业经过2013-2017年这一轮高速增长后,增速逐步下滑,目前已经走入低谷。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个险标准保费减少,新单期交保费减少,这不仅意味着新业务价值的下降和未来利润水平的下滑,而且意味着行业无法通过期交新单产生与之前相同规模的佣金和业务管理费。佣金的减少,必然导致代理人队伍收入水平的下滑和人员流失,也可能导致这些流失人员加入退保“黑产”来非法获利,而业务管理费降低则可能导致公司内部开支紧缩和内勤人员收入水平降低。
以财险为主体,今年前7月,人保财险原保费收入2800.6亿元,同比增长1.24%;平安产险原保费收入1540.05亿元,同比下降8.45%;太保产险原保费收入937.22亿元,同比增长5.41%。
东吴证券前述研报显示,车险压力重现,非车险增速趋缓,财险保费增速下行。不过,车险综改优化行业格局,龙头保险公司优势凸显。2021年三季度车险综改将进入完整年度,部分中小保险公司或将退出市场,行业竞争格局全面得到优化,车险保费增速有望边际改善,而龙头保险公司将深度受益,进一步强化规模、渠道、品牌优势,打造竞争壁垒。
大家财险总经理施辉认为,保险行业粗放经营惯性,不是一朝一夕,一年两年可以轻易改变的。从“取势”“明道”“优术”三个层面来看,优术最易理解,所以科技运用、数字化转型大家都是你追我赶;而明道需要知行合一、需要定律、需要上下左右各方的共识,是不易之事;最难的是取势,这需要智慧、远见、洞察力和深刻的认知力。
股价之问:保险股优势仍被市场低估
虽然保费收入并不能与公司经营划等号,但波动的股价却令投资者心急,以至于近期互动平台变得格外活跃,投资者纷纷发问“业绩何时回升”“股价何时企稳”?
对于这些问题,中国人保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称,股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尽管公司近期面临社保减持、河南暴雨灾害、“烟花”台风的影响,但公司基本面和经营业绩保持稳定。
中国平安回复称,目前寿险改革工程已进入逐步推广实施阶段,我们对改革仍充满信心;一季度代理人数量较年初确有下滑,主因是公司的深度寿险改革更加重视代理人质量,通过数字化转型打造“高产能、高收入、高质量”的三高队伍,提升代理人收入,追求可持续发展。
新华保险回复称,目前保险行业面临一些困难,股票表现也受到了影响。
在分析师眼中,对保险股价的期许或可稍安勿躁,保险“盈利强劲、分红可观、底线扎实”。申万宏源(000166,股吧)保险行业分析师葛玉翔表示,当前新单保费与新业务价值增速放缓、长端利率中枢向下拖累EV中有效业务价值(VIF)的可信度、存量业务价值释放成为当期利润的主要来源,保险股存在使用PB-ROE估值基础。就A股上市保险公司而言,若采用PB-ROE估值体系,中国太保优势极为明显(合理中枢约1.5倍);中国平安作为综合金融集团,市场仍低估了其整体优势(合理中枢约2.0倍)。当前股价已隐含极度悲观新单中长期持续低迷的假设,无需进一步悲观,均处于历史绝对底部水平。
开源证券研报显示,在疫情对可选消费的递延压制、普惠性保险产品快速普及造成的替代以及保险代理人转型等多方面影响下,保险负债端改善趋势仍待观察;利率下行对保险资产端带来一定压制,近期保险股明显回调或已对负债和资产端的悲观预期充分定价,板块估值有望见底。
转型之问:改变新需求和旧供给间矛盾
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原保费收入,在近10年中,前7年全行业从2012年到2018年的寿险业年均复合增速为18%;近3年,2019到2021年,根据2021年上半年保费收入预测,年均增速将快速下降到仅3%左右。
这意味着,市场环境、客户需求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粗放经营、销售模式已不适应这种变化,积极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共识。
例如,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2021年寿险高峰会上表示,在科技与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各行各业正发生颠覆式的变革,客户对保险的需求在快速增长、要求在不断提高。中国平安重点推进两大工程,一是“数字化改革”,二是“有温度的保险”。
在业务和市场压力下,全行业数十家大、中、小型公司相继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意志坚决的集体转型,有的已经局部小有突破,有的还在上下求索,但若从业绩效果看,成效显现尚待时日。
在这一过程中,以“客户为中心”,改变新需求和传统供给之间的矛盾,是全行业转型的重中之重。某寿险公司负责人认为,无论是从经营管理的哪个角度和层面切入,还是从业务环节的哪一个痛点和堵点突破,转型的本质是要转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的共同终点都是要实现“以客户为中心”,转型的成功标准都要看是否实现了“以客户为中心”。
新华保险党委书记、首席执行官、总裁李全指出,当跳出困难看市场,全行业发展空间依旧广阔。目前,我们面对的挑战是陷入了“供求错配”的矛盾当中,供给的模式、逻辑、思路落后,无法匹配新时代的需求,变革是唯一的出路。
此外,对于一家企业而言,经营是生命线,只有有业绩、有收入、有士气的团队,才有改革的机会;经营是基础,改革是未来,既不能以改革的理由而将经营发展慢下来,也不能因为当下的短期发展而让改革慢下来甚至停下来,因此如何在高速飞奔的过程中更换引擎,成为摆在上市保险公司面前的一道必选题。
根据麦肯锡研究报告《中国寿险市场下一个五年的增长引擎:产品保障升级与创新》,与欧美成熟市场5%-10%的寿险渗透率相比,目前中国市场仅约3%,属于起步市场阵营,对比其他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中国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人寿保险增长市场,为全球新增保费收入贡献30%,未来几年预计还将保持两位数增长。
(作者:李致鸿 编辑:马春园)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