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银行启动了秋季招聘,从目前发布的招聘信息来看,金融科技人才依旧是银行雇主最急需的群体。
除了银行总分行外,金融科技子公司、理财子公司及大型互联网公司等也纷纷参与到“抢人大战”中。这不仅反映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更体现了金融科技人才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作用越加凸显。
从基层培养到高层战略,“金科人才”越来越受重视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新兴技术的推动,更离不开作为原生动力的人才。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进入“深水区”,从基层培养到高层战略,从实践需求到宏观政策,金融科技人才越来越受重视。高校教育:从2018年起,陆续有高校开设金融科技专业,在这三年中,越来越多的高校申请开设金融科技专业并获批。截止2021年,共有58所高校具备培养金融科技专业本科学生的资格,其中不乏中央财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高校对于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意义重大,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不仅应该具有熟练的技术技能,还应掌握金融的思维与方法,这也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格认证:今年7月,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式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申请新的职业——金融科技师、金融科技工程师。此前,中国银行业协会已联合深圳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开办了6期金融科技师的认证培训,累计有9000多名学员参训。推行银行业“金融科技师”认证体系,是顺应新一轮金融科技发展浪潮、支持金融科技人才生态体系建设、深化校企人才交流合作的重大举措,对推动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行业生态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人才晋升:今年上半年,银行业高管变动频繁:原招商银行(600036,股吧)副行长兼董事会秘书刘建军赴任邮储银行行长;原中国工商银行网金部总经理钱斌赴任交通银行副行长;原中国农业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谢凯赴任渤海银行副行长。通过梳理这些银行高管们的任职经历,不难发现他们都有着互联网金融从业背景,都对金融科技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人才进入到银行决策层,不仅体现了金融科技人才对于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更体现了银行业对于金融科技人才的重视。宏观政策:2019年8月央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提出加大金融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去年以来,随着各地加快金融科技发展步伐,成都、深圳、北京等地陆续出台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相关措施和指导意见,文中都明确提出“加大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相关细则,从制度上确定了金融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复合型”是培养金融科技人才的关键点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和毕马威中国共同撰写的《2021中国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洞察报告》,对全国200多位金融科技企业首席执行官、创始人或金融科技业务负责人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86%的受访者认为“难以找到金融+科技复合背景的人才”是目前人才方面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随着金融科技进一步向多个领域纵深发展,行业对既懂金融、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快速增长。然而,由于培养周期较长且金融科技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短期内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仍将面临较大的供给缺口,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是行业长期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科技专委会秘书长、央行科技司原巡视员杨竑表示,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从三个方面同步发力。一是金融科技人才评价体系,需要明确金融科技人才能力要求,制定衡量微观个体的、统一的能力量化标准,全面评估金融科技人才能力成熟度。二是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有效地规划金融科技人才成长道路,通过政府引领,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强化实操,夯实人才底座。三是金融科技人才库,需要向政府、监管部门、机构、高校、企业等金融参与各方提供精准服务,深挖人才资源的价值。
神州信息副总裁马洪杰认为,应当鼓励数字金融人才在生态中流动。这种流动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而是在传统金融科技企业、垂直金融科技企业、互联网公司、银行机构等企业之间相互流动,才能达到良好的培养数字金融人才的效果。此外,要加强基础性的人才底座的培训。建议在高校课程设置中,让金融科技企业在最后一学年做一个垂直的衔接,使学生对金融科技有更深刻的认识,使之在就业的时候会倾向选择多元化的金融科技企业。
针对地方金融科技人才发展,腾讯金融研究院秘书长杜晓宇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北京等重要城市进一步出台和落地金融科技产业的支持政策;二是加强人才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调度行业与产学研各方面的积极性,比如政企联合设立金融科技研究基地,与高校联合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等;三是在环境建设上,增强对金融科技人才各方面保障。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子银行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