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碳效码”“碳中和优惠贷”“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云店公社@社区共享自营销系统”“国行信e融”……这些金融名称你听说过吗?
随着绿色低碳理念不断渗透到经济生活各个领域,不少金融新名词也应运而生,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实践成果显示,一批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金融产品,正在加快引导金融资源投向环境治理和低碳、环保、节能、降耗等绿色发展领域。
众所周知,绿色金融的核心是解决绿色资产的资金可获得性问题。近年来,在支持绿色发展方面,绿色金融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在标准制定、激励机制、环境信息披露、产品创新等领域取得了较快进展。然而,在现实中,绿色金融也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如绿色资产确权难、信息不对称、融资难、融资贵、期限错配、流通性差等。如何打破绿色融资瓶颈,成为近年来银行业探索与创新的重要发力点。
毋庸置疑,面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绿色投资需求,碳金融产品创新必将换挡提速。今年以来,《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以及《环境权益融资工具》的发布,为绿色金融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细化了方案,从政策层面为银行创新提供了保障、激发了热情;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开启,为下一步绿色金融创新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事实上,各地的实践成效也可圈可点:不少银行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有效解决了绿色资产识别和认证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绿色金融发展障碍;通过优化绿色金融服务工作流程,增强绿色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精准性,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倾斜,是更加普遍的做法;还有不少银行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开发建立与绿色项目和绿色信贷有关的系统(平台),在推动绿色金融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
在“双碳”目标下,谁先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可以预见,在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政策走向“实质化”等背景下,将有更多金融机构加入绿色金融行业。未来,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研究表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影响,会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反之,如果不做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到本世纪中叶,气候变化可能会造成35%的生产力损失。因此有人感叹:“这么看来,接下来的40年,通过努力,我们可以更有成就感地去拥抱一个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发展的美好生活了。”
在如此美好的图画中,绿色金融一定是那一抹不可或缺的亮色。
(马慜 )